中大新編碼技術 實時傳送影片不起格

Net+

發布時間: 2018/05/16 19:49

最後更新: 2018/05/16 19:49

分享:

分享:

中大工程學院卓敏信息工程學講座教授楊偉豪認為,智慧燈柱間的數據傳輸可靠性、速度及安裝成本,是實現計劃的關鍵。(陳永康攝)

街燈是現代化城市最常見的基建設施,被視為各地發展智慧城市的首要改裝目標。有中大學者花7年時間研發新技術,名為「分批稀疏編碼(BATS code)」,稱與傳統線型網絡比較,可提升56%的傳輸速率,減少29%的整體數據流失,如應用於智慧燈柱上,有望實時傳送影片但不「起格」,料可用於監測人流及車流。

中大研究團隊亦已申請將BATS Code納入國際通訊的編碼標準。除用於建設智慧城市,BATS code亦可「上天下海」,應用於衛星通訊及套用於水底的聲波傳輸網絡。

創科局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顯示,政府初步計劃以智慧燈柱取代原有路燈,不涉私人土地或物業。據當局描述,智慧燈柱可即時收集和分享城市數據,交予相關政府部門分析和應用。首階段安裝的50支多功能智慧燈柱,將可於明年中或之前啟用。直到2022年,全港4個地區會有400支多功能智慧燈柱,試驗計劃涉款1.12億元。

中大工程學院卓敏信息工程學講座教授楊偉豪認為,智慧燈柱間的數據傳輸可靠性、速度及安裝成本,是實現計劃的關鍵。楊與其團隊花7年時間,研發「分批稀疏編碼(BATS code)」,簡化編碼及解碼程序,稱可減少29%的整體數據流失、提升56%的傳輸速率。他續稱,BATS code的吞吐量高,可處理大量數據而不「窒機」。

由於BATS code對硬件的運算能力要求不高,故同樣適用於低功耗(Low-power)的物聯網裝置,展望可用於車聯網。他指,如將BATS code應用於智慧燈柱,毋須經過大幅改動,包括額外鋪設光纖或增設Wi-Fi發射點。他指,建設智慧燈柱時若使用BATS code,在同一網絡下的燈柱,只須一枝能夠上網,其他燈柱負責收集數據,已可做到數據快速傳輸至終端機。

楊笑言,傳送天氣或空氣數據的難度不高,但如想透過智慧燈柱監測人流及車流,便需使用低延遲的技術。中大已進行測試,比較BATS code與傳統線型網絡的效能,發現前者可流暢傳送實時畫面而不會「起格」,已夥拍應科院,計劃於校園內進一步試驗。

楊指,團隊亦正向國際權威組織「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申請,將BATS code納入國際通訊的編碼標準,成功的話會獲得更多人採用。BATS code亦已取得歐美等地的多項專利。他們的團隊已分別與北京航天科技單位及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的大學合作,將BATS code應用於衛星通訊;以及用於水底傳輸,監察當地一個民用水底基建項目的運作情況。

更多智慧城市相關報道,可看:

【延伸閱讀】全港8成主要幹道及道路裝「天眼」識別車牌 2020年底完成

【延伸閱讀】eID最快後年推 料政府銀行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