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蛋螄蚶未煮熟放入口 去年致66人中毒

社會

發布時間: 2018/05/25 20:52

分享:

分享:

(經濟日報資料圖片)

食炒蛋食到集體食物中毒,據食安中心數據,去年就有22人於同一食肆進食於室溫存放的炒蛋後,出現食物中毒症狀;同時間亦有44人於不同食肆進食螄蚶而中毒,相信與烹煮時間不足或預先包裝的醃製螄蚶致有食物中毒。

食物安全中心回顧去年接獲的185宗食物中毒個案,共涉及711人受影響,逾6成半個案因細菌引起,當中沙門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及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位列致病細菌頭3位;亦有逾2成個案屬由諾如病毒引起的食物中毒個案。

中心提及去年10月底至11月初,於同一食肆接獲10宗食物中毒個案,涉及22人疑曾進食螺絲粉或粉麵中的炒蛋致病,當中7人的糞便樣本就檢出沙門氏菌。
現場調查亦發現,有關炒蛋已預先烹調至半熟,長時間置於室溫下,當有顧客點餐時就將未經翻熱或再烹煮的半熟炒蛋,加於螺絲粉或粉麵上。

事實上,雞蛋或會受沙門氏菌污染,進食生蛋或未經徹底煮熟的雞蛋或感染沙門氏菌。食安中心隨後向食肆作出衞生建議,特別強調烹煮時間不足及貯存熟食不當的風險,指令徹底進行清潔及消毒;食肆恢復售賣炒蛋食物後,中心亦檢取食物樣本作檢測,隨後再無接獲有關的食物中毒個案。 

螄蚶亦是去年食物中毒元兇之一,本港去年就11宗於不同食肆進食螄蚶的集體食物中毒個案,有44人因而染病,懷疑涉及的病原體包括諾如病毒、副溶血性弧菌及沙門氏菌。

中心調查時發現,烹煮時間不足的螄蚶或預先包裝的醃製螄蚶,屬食物中毒成因;而據販商所指,預先包裝醃製螄蚶非即食食物,須進一步烹煮,惟包裝上卻無提供清晰指示。食安中心已指示販商提供相關資料,包括於包裝上加上清晰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