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男護士留守腫瘤科與癌病人同行 有感公院負荷重更應留守

社會

發布時間: 2018/05/28 00:01

最後更新: 2018/06/08 12:30

分享:

分享:

瑪麗醫院註冊護士江家鴻選擇留守腫瘤科,與癌症患者同行8年。

人人聞癌色變,80後瑪麗醫院註冊護士江家鴻偏偏選擇留守腫瘤科,與癌症患者同行8年不間斷。他至今難忘初入行相識成好友的骨癌青年「哥哥仔」,形容是「他看着我成長、我看着他衰落」,「哥哥仔」最終不敵癌魔離世。眼下公營醫療系統負荷過重,不少同事轉投私營,但江家鴻認為,更應繼續留守,冀與病人建立關係,多作溝通,減低他們對疾病的恐懼。

今年31歲的江家鴻(Since),就讀大學時已到瑪麗臨床腫瘤科任護士學生,發現護士一些細微舉動,簡單如拍膊頭、遞紙巾,對癌症病人及家屬來說已十分重要,激發他的同理心和愛心,立志成為護士,2010年大學畢業後投身瑪麗醫院臨床腫瘤科工作至今。

與其他部門不同,臨床腫瘤科護士經常要面對同一批病人,由確診患癌、接受治療,直至病情惡化,Since指出,護士更要掌握心理輔導技巧,與病人及其家屬建立關係,降低他們對癌症的恐懼。

當年只得27歲的Since,認識到一名25歲患骨癌的「哥哥仔」,Since先借打機打開話題,二人自此便不時交流打機心得。此時正值Since的護士成長期,Since憶述某晚在病房值班,哥哥仔向他訴說擔憂,他卻不懂回應;後來經過訓練,才逐漸懂得如何安慰病人,Since形容是「他看着我成長、我看着他衰落」。Since最意想不到的是,哥哥仔病情惡化,身體變得虛弱,仍為了與自己保持溝通,主動跟自己談打機,令他感動不已。

1年多後,哥哥仔便離世,Since感到難以抽離,但慶幸從同事們身上,學到如何調整心情,令他更深明白到護士的工作,「要投入才可以設身處地理解病人感受,但不可以太投入、致不能抽離。」

面對已建立關係的癌症病人離世,江家鴻(前排右三)從同事身上學到如何調整心情。(林宇翔攝)

由起初不懂開口安慰,後來見到因化療副作用致難以吃喝進睡,情緒失控放聲大哭的一位太太,Since也懂得關懷,表示不會強迫她打化療針,「好衷心希望陪在你身邊完成化療」,並會嘗試理解她的需要,病人受到激勵,最終完成了整個化療。

另外,Since大學畢業後曾到美國交流,見識到當地臨床最高級別護士(NP),可參與斷診、開藥甚至科研等,雖然香港暫無該項專業資格,但他受到啟發,希望盡量發揮所學知識;除了與病人多作溝通,他現時亦擔任部門的溝通小組組長,製作職員通訊,分享工作及生活趣事點滴。

面對無數生命離開,Since表示不會感到冷漠,並重視每一個生命,「不會因為你有很多錢或是露宿者,而在公立醫院接受不同待遇。」他又感歎,公營醫療系統負荷日益增加,不少同事轉投私家醫院,但他決意繼續留守服務公立醫院病人。

瑪麗醫院註冊護士江家鴻(左)及科學主任主管(微生物學部門)陳漢坤本月初獲醫管局頒發優秀青年獎。(林宇翔攝)

醫管局今年首設優秀青年獎,40歲或以下員工可獲提名參選,共選出9名得獎者,Since及瑪麗醫院科學主任主管(微生物學部門)陳漢坤均獲得該獎項。

【更多醫護界報道】

【延伸閱讀】小毒男護士分享病房生死領悟 陪病人走最後一程是福氣

【延伸閱讀】80後法醫人類學家與亡魂溝通 為被埋沒的骨頭尋回身分

【延伸閱讀】工作壓力大受醫生欺壓 90後護士開page讓醫護吐苦水

【延伸閱讀】林鄭派5億增公院人手 護士吶喊:你俾100萬我都做不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