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成拾荒長者執紙皮維生 每日開工至晚上11時日僅賺數十元

社會

發布時間: 2018/05/28 13:53

分享:

分享:

(經濟日報記者攝)

拾荒群體是香港重要的減廢大軍,卻往往為社會忽視。新福事工協會轄下組織「拾平台」,訪問超過500位拾荒者,發現拾荒者每日為香港執去193噸的紙皮,對社會減廢有所貢獻貢獻;但更發現拾荒者高齡化程度高得嚇人,當中4成超過70歲,最年長的一位更是96歲,並且面對多樣的不公對待。

新福事工協會轄下組織「拾平台」,於今年3月24日於全港11區、在58間回收店中與拾荒者做問卷,成功訪問了505個全職及兼職拾荒者。調查顯示,受訪者中,較多拾荒者是年紀大的女性,有8成是女性;8成受訪者是60歲以上,最大年紀96歲。

收入來源方面,有8.2%綜援,6成收入每月少於6000元;而超過6成拾荒者從事3年以上。

有64%受訪者希望幫補家計,24.5%指拾荒是維持生計;而受訪者中平均每日拾荒1.9次,工作時數中位數是5.5小時。拾平台發言人黃和平指,數字顯示長者們「不是得閒就執,而是一份職業」,同時亦回應了社會的疑問,不少拾荒者為經濟原因才拾荒,只有少數為舒展身心而拾荒。

結果顯示,受訪者平均每日回收重量35公斤,最重達170公斤。組織推算,組織估算每日為香港拾去193噸,組織相信此數字已被低估。研究又顯示,拾荒者月入平均716元,「可能對一般人來說不算太多,對月入只有5000元的拾荒者其實好大比例。」

黃和平指,拾荒與食環署的關係亦值得留意,調查結果顯示,3個月內有兩成人曾經過驅趕,9%人曾被人充公物品。

其中一位拾荒者、66歲的黃月嫺 (黃姐)於上水執紙皮已有4年, 沒有拎政府資助,是因「仲有氣力,仲有小小能力,唔想加重政府負擔。」

她因無力交租金,子女也沒有供養她,於兩年前開始露宿,形容「每日一開眼就開工」,因為很怕有人偷她的紙皮,每日做到晚上11點,只是賺到幾十元,「中秋端午執多啲,可以揾到百多元一日。」

右為黃月嫺 (黃姐)。(經濟日報記者攝)

黃姐上星期因細菌感染入院,她一度哽咽地說,在她住院期間,食環署把她所有紙皮及私人物品都當阻街充公,「私人嘢都走哂,攞埋我件羽絨走,係人哋送俾我。」

她指,已經不是第一次被食環充公物品,「已充公收過我4車紙皮,手推車是問回收站借的,唔見咗佢回收站的三架車,欠佢一個人情,隔離舖賣多兩毫子我都唔敢賣俾隔離。」

發言人鄧永謙指,這是全港第一次大型的拾荒群體調查研究,顯示拾荒是長者「無得選擇下的選擇,偏偏是被忽視的工作」,希望透過接觸拾荒者的訪問調查研究,具體掌握拾荒者的基本情況和問題,期望向政府及業界作出適切的政策建議和對應處境的相關措施,如試推行拾荒者友善對待政策,讓社會及施政者正視拾荒群體於現實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