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淡水虹鱒扮三文魚風波 專家教如何分辨真假三文魚

社會

發布時間: 2018/05/29 18:31

最後更新: 2019/09/11 19:26

分享:

分享:

內地被指3成三文魚都是淡水虹鱒冒充,而虹鱒是淡水魚,有寄生蟲,根本不宜生吃。

三文魚造假風波停不了!內地央視節目《經濟半小時》報道內地有三分之一的三文魚由青海省供應,事後被網友揭發青海養殖場內的三文魚是淡水虹鱒,而非真正的三文魚,淡水魚含有寄生蟲,根本不宜作刺身食用。新華社亦撰文表明,不能因為虹鱒和三文魚同屬鮭鱒魚,就倒推出來說虹鱒是「淡水三文魚」,生吃淡水魚蝦易感染寄生蟲。

央視報道曝光後,內地掀起真假三文魚的爭議,青海當地媒體稱,曾採訪中科院青海研究所,指人工飼料飼養的青海虹鱒可以有效阻隔寄生蟲,可以食用,但中科院澄清旗下並無相關研究所。

之後又有內地傳媒到青海一間養殖企業,直播當地養殖環境、捕撈、加工和檢測的過程,說明產品安全,但卻被網友揭發實驗室人員根本錯誤使用顯微鏡,將「厚切刺身」直接放在顯微鏡光源上,也沒有用玻璃片夾着,被網友批評:「這樣檢測當然看不到任何寄生蟲。」

央視指,內地有三分之一的三文魚由青海省養殖的虹鱒供應。(央視財經)

 

內地網民批評實驗室人員直播檢測紅鱒寄生蟲顯微鏡使用完全出錯。(網上圖片)

海產三文魚也非適合生吃

內地漁業協會發表聲明,指青海淡水虹鱒是三文魚的一種,比外國進口三文魚價廉物美、安全衛生,呼籲消費者不用擔心。

不過,《新華社》撰文指三文魚是海鱒魚,不能因為虹鱒和海鱒魚同屬鮭鱒魚,就倒推出來說虹鱒是「淡水三文魚」。生吃淡水魚蝦易感染寄生蟲,即使是真正的三文魚,也並非全部都適合生吃。三文魚分太平洋鮭和大西洋鮭,通常生食三文魚是大西洋鮭。

三文魚染寄生蟲事件近年各地頻生,本港公院在15年內發現9宗刺猬絛蟲(Spirometra erinaceieuropaei)寄生體內的個案,大部分病因不明,但風險之一是食用淡水魚生。

統計處數據顯示,本港過去5年一直有入口鱒魚,2013年入口量高達88萬公斤,去年入口只有近4萬公斤,數量遠低於三文魚逾1.6萬噸的入口量。

統計處數據顯示本港每年都有鱒魚入口,但入口量近年減少。

有海鮮業內人士指,內地養殖的淡水虹鱒與三文魚外貌相若,售價平一半,不排除平價壽司店魚目混珠,以虹鱒扮三文魚出售。到底虹鱒魚及三文魚如何分辦呢?

1. 三文魚偏橙 虹鱒偏紅

挪威海產局中國區總監Sigmund Bjørgo(畢思明)接受TOPick訪問時表示,虹鱒魚並非三文魚,雖然兩者均活躍於河流及海洋,但三文魚魚肉顏色偏橙,虹鱒則偏紅色。兩種魚的外觀亦不一樣,三文魚體型較幼身,呈銀色;虹鱒則較圓潤,呈偏紅色。就他個人而言,不會進食未經雪藏的野生三文魚刺身。

2. 虹鱒薄身紋路較幼細

從事海鮮批發及零售的「漁花海鮮批發」負責人阿花表示,虹鱒體型較小,一條約重4至5公斤,肉色偏紅,口感較實、味道亦較淡,且脂肪紋路幼細;不同於至少重10多公斤的三文魚,三文魚呈橙色肉身,肉身較滑,脂肪含量較多。

3. 三文魚口感較肥膩

Sigmund Bjørgo指,三文魚因脂肪量較高,感覺較肥膩、多油;虹鱒則口感較滑、少油。

4. 虹鱒價錢平一半

阿花指,虹鱒售價比三文魚平一半,挪威三文魚約110元至130元一磅。她坦言,不知有否業內人士以虹鱒代替三文魚出售,但建議消費者勿貪平買三文魚刺身食用。

本港早年曾傳出有食肆疑以淡水虹鱒魚製作三文魚刺身餐盒,香港海鮮聯合總會主席李彩華指,本港三文魚大部分都從外國進口,內地以鹹淡水養殖的虹鱒「三文魚」極少,估計佔進口量不足一成,相信內地養殖虹鱒屬內銷居多;加上本港進口三文魚均有產地證明,料坊間以養殖虹鱒扮三文魚機會不大,惟不排除有平價壽司店會魚目混珠出售,建議市民到信譽良好的食肆進食。

根據《食物業規例》附表一(第132X章),任何人均不得出售中國菜式魚生,違者最高可被判罰款5萬元及監禁6個月。至於何為中國菜式魚生,食安中心未有進一步解釋,僅指過去3年未有就禁售中國菜式魚生提出檢控。

美國疾控中心(CDC)去年曾發表報告,表示阿拉斯加的野生工文魚體內被驗出日本絛蟲,不只亞州魚類,任何從美國太平洋沿岸捕獲的三文魚,都有感染日本絛蟲的風險。

記者:勞佩欣

更多有關三文魚的報道,請看:

袁國勇從不吃三文魚 蔡瀾:三文魚有很多寄生蟲

三文魚疑含寄生蟲 新加坡男子無病徵排出2.8米魚肉絛蟲

海蝨侵襲挪威三文魚養殖場 專家解構食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