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歲會計患末期腸癌 中大研究:55歲以下患者趨增

社會 22:37 2018/06/04

分享:

分享:

中大最新研究發現,大腸癌年輕化,55歲以下患者趨增,55歲或以上患者卻趨減。(相片由中大腸胃科團隊提供)

大腸癌是本港頭號癌症,中大最新研究發現,大腸癌年輕化,55歲以下患者平均每年增加1.65%,55歲或以上患者卻趨減,女性情況尤其顯著。有醫生更指,廿多歲腸癌求診明顯增加,有會計男23歲已確診末期腸癌。有研究人員相信,香港未來難免須效法美國,將腸癌篩查年齡由50歲降至45歲。

中大腸胃科團隊早前根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數據,分析1988年後6個已發展國家及地區大腸癌患者趨勢,包括美國、英國、瑞典、日本、香港及上海,發現於1988年至2007年期間,香港55歲以下大腸癌新症平均每年增加1.65%;由1999年至2007年期間,55歲或以上卻平均每年下降1.29%。其中,年輕女性患者上升1.82%,但55歲或以上者則下降2.15%。

另外,於1988年至2007年期間,55歲以下發生在直腸的大腸癌患者更平均每年上升3.51%;55歲或以上者雖亦有升幅,但平均只增加2.45%。

除了香港,其他已發展國家或地區亦出現類似情況。在上海,55歲以下患者更平均每年上升3.01%;惟55歲或以上的大腸癌患者卻下跌0.12%。至於美國及英國,55歲以下大腸癌患者分別增加3.08%及0.14%;相對而言,55歲或以上大腸癌患者卻分別下跌4.2%及0.71%。

有份參與研究、正在華盛頓發表報告的腸胃科專科醫生雷諾信接受傳媒訪問時稱,大腸癌年輕化或與肥胖有關,因肥胖可致微生物群轉變及脂肪因子增加。他認為,研究結果反映需考慮推前大腸癌篩查年齡。

廿多歲腸癌求診明顯增加

腸胃科專科醫生吳昊表示,10年前,40歲以下大腸癌患者絕無僅有,但現時則以倍數上升,每年都有1至2名患者,認為與西化飲食習慣有關。他近年曾遇3名20多歲的年輕患者,均屬男性。

其中一名患者年僅23歲,從事會計,經常需到內地重慶市工作,常進食高油、高脂食物,其後發現大便出血,於2年前確診末期大腸癌。另一名25歲男性患者,從事IT,於加拿大回流香港工作,一直愛吃快餐,又經常食漢堡包,同樣因發現大便出血,3個月前求診接受檢查,確診第三期大腸癌。吳昊估計,瘜肉已在體內生長5年以上。

美國癌症協會建議將腸癌篩查年齡下調至45歲,外科專科醫生蒙家興指,海外數據反映亞洲地區大腸癌個案趨增,惟美國等地卻不增反降,相信與推行腸癌篩查有關,認為港府亦應跟隨有關建議;吳昊認為,年輕患者警覺性不足,有關建議可有效減少發病率及死亡率。

根據統計處數據,本港至去年底,介乎45歲至49歲年齡組別者有57.5萬人,佔整體人口7.8%。

衞生署稱,計劃將大腸癌篩查計劃逐步擴展至50至75歲人士,現正進行相關的籌備工作,專家工作小組會繼續檢視本地及海外的相關科學證據,包括最新的數據及科學實證,有需要時會作出適當調整。 

更多相關文章:

港人患癌數字創新高 大便出血患大腸癌先兆

大腸癌發病率高過肺癌 邊種癌症是頭號殺手?

香腸含大量添加劑 營養師:日食一條腸仔患大腸癌風險增18%

香港經濟日報 App

免費即時新聞

立即掃描

搶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