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育成推動生命教育 見證由卵化蝶小學生大呼神奇

社會

發布時間: 2018/06/06 00:00

分享:

分享:

聖公會將軍澳基德小學,以鳳蝶及粉碟為研究對象,定時記錄蝴蝶幼蟲的生長速度及吃食物等。(經濟日報記者攝)

蝴蝶在大自然中翩翩起舞,但你對蝴蝶的認識又有多少?一眾小學生,對蝴蝶的知識可能比成人多,因為學校參加了由環團舉辦的「蝴蝶 x STEM」計劃,在校內收集蝴蝶卵或幼蟲,放於養育箱內進行觀察,及研究他們最愛食料植物偏好,待毛蟲結蛹化蝶後親自野放,除了是STEM教育外,更是真正的生命教育。

「玉斑鳳蝶」屬鳳蝶科,幼蟲愛吃芸香科植物,即常見的桔仔、檸檬;鳳蝶科一般體型較大,牠身上兩條白色呈帶狀的斑紋,非常易認。(經濟日報記者攝)

聖公會將軍澳基德小學以鳳蝶及粉碟為研究對象,每個養育箱內飼養一條幼蟲,放置不同品種的植物葉片,定時記錄蝴蝶幼蟲的生長速度及吃食物等。

同學會從學校的蝴蝶園收集蝴蝶卵或幼蟲,放於養育箱內進行觀察及研究,透過探討不同的蝴蝶食料植物對生長影響,不同的蝴蝶食料植物對生長影響,同時研究不的蝴蝶品種對食料植物偏好,在養育箱中放了4種不同的樹葉,看看毛蟲喜歡吃哪種。

17個四、五年級的學生均是自願參加計劃,要在小息、放學、甚至星期六回校照顧蝴蝶及研究,由量度毛蟲的成長情況,到執毛蟲的「便便」、洗缸都要一手包辦。

「蝴蝶大使」每日小息、放學,都到「蝴蝶角」量度毛蟲的成長情況,見證毛蟲的成長:

由卵開始養,睇住佢大。由蛹變蝴蝶的一刻最神奇!雖然好難親眼見到,但真的很神奇!

有學生稱,大自然好奧妙,就算係同一種蝴蝶、都可能會有不同的顏色、有不同的花紋,形容是好神奇。(經濟日報記者攝)

有同學分享指本來非常怕蟲:

依家已經唔驚了,多了接觸後,發現其實不是咁得人驚,牠們其實是很可愛。

見證生命誕生固然開心,但亦有傷心的時刻:

在園內檸檬樹的嫩綠上找到的蝴蝶卵,但其實大部份都孵不到。都有啲唔開心,本身好期望可以養大佢哋。本來應該有小生命的誕生。

有學生最近在花園找到毛毛蟲,稱可能是一種叫廣翅蠟蟬的害蟲。若蟲騷擾到牠們,會令毛蟲的數量減少。(經濟日報記者攝)

小五的學生,說得頭頭是道,又說:

蝴蝶生了100粒卵,可能只得2、3粒成蟲,生命真係好寶貴。

計劃至今,校方已有10隻蝴蝶羽化成蝶,放到校內的蝴蝶園中。負責這計劃的程楚喬老師指,自從學校的蝴蝶園種了更多大型的花後,吸引很多大型蝴蝶,而最多出現在校園裡建家的,是一種名為「玉帶鳳蝶」的蝴蝶:

本來學生及老師都不認識蝴蝶及植物,在計劃後個個學生都成為玉帶鳳蝶的專家。

學校設立「蝴蝶角」,將進行蝴蝶觀察的養育箱展示於學校大堂,考試後由參與計劃學生成為一個「種子」,定時向校內其他同學介紹蝴蝶知識 。

訪問當日,養育箱內剛好有兩隻蝴蝶成長並適合野放。一眾同學們十分雀躍,蝴蝶甫飛出觀察缸後,眾人歡呼拍掌,有人呼:「唔好唔記得我哋!」又有學生叫:「記得返黎探我哋!」場面歡欣,充滿童真。

該校校長梅潔玲指,不是間間學校都可以附近有如此多花樹木,若不善用就浪費了大自然的資源,透過動物及植物的生態,可令小朋友知道甚麼是生命。她又謂好多家長放學後與小朋友留下來看蝴蝶:

生命教育不是用口講,而是要讓學生慢慢摸索及經驗。

「蝴蝶 x STEM」由綠色力量與香港蜆殼合辦,是「蜆殼綠趣遊蹤-尋找蝴蝶」計劃下其中一個活動。十間參與計劃的學校,將於7月14及15日「蝴蝶 x STEM」博覽分享活動及研究成果。

「蝴蝶 x STEM」博覽

日期:2018年7月14及15日(六、日)

時間:10:00 – 17:30

地點:九龍公園廣場

內容:參與學校展覽、趣味實驗、工作坊、遊戲、「蝴蝶 x 植物」九龍公園導賞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