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大灣區每熱1度 糧食供應將跌1成

社會

發布時間: 2018/06/11 08:15

分享:

分享:

中大與英國埃克塞特大學合作成立環境持續與應變聯合研究中心,研究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進行得如火如荼,但有生態學者警告,大灣區正面對嚴峻的環境挑戰,酷熱天氣下每升溫一度,糧食供應將跌一成。

學者又指大灣區處於珠江河口,政府發展經濟同時,亦應做好排洪措施,否則區內基建及居民將面對威脅。

中文大學與英國埃克塞特大學合作成立本港首個環境持續與應變聯合研究中心,研究氣候變化導致海洋生態、糧食供應及社區公共衞生等問題。其中參與研究的中大理學院地球系統科學課程助理教授戴沛權表示,粵港澳大灣區除了經濟融合,也是一個整合的環境系統︰「香港與廣東省用同一個集水區和處於同一空氣氣域,而當大灣區發展經濟,就需耗用大量能源,例如燒石油等等將產生溫室氣體,造成空氣污染。」

他又說,天文台上月掛起最長命的酷熱天氣警告,水塘嚴重乾涸龜裂,同時廣東省亦受高溫無雨天氣影響出現旱情,水位處於低位,他形容本港與大灣區內地城市命脈相連︰「本港新鮮糧食主要由內地供應,但炎熱天氣可令內地糧食產量將降一成,長久可致價格波幅,屆時本港市民就捱貴價食物。」

中大醫學院助理院長(發展)及教授陳英凝亦指,過去有研究顯示氣溫逾29度時,再每升一度,死亡率及入院率增約4%,因此大灣區城市應檢視醫療設施,確保大灣區的醫療系統可承托風暴潮及熱浪帶來的醫療需要。

中大環境、能源及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劉雅章說,被納入大灣區的珠三角城市處於珠江河口的平原位置,離水平面不高,過去20年本港及廣東省城市氣溫持續上升,熱浪侵襲漸趨頻繁,令海水及河水上漲,當遇上至少3米高的風暴潮正面吹襲等天然現象,大量海水可能湧入淹沒珠三角地區的基建,屆時損失將難以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