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電研建海上液化天然氣站 能諮會料電費增2至3%

社會

發布時間: 2018/06/15 23:41

分享:

分享:

兩電正研究在大嶼山南部索罟群島對開海面興建液化天然氣接收站,中電指單是碼頭設施及海底輸氣管道造價涉50億至60億元。

兩電正研究在大嶼山南部索罟群島對開海面興建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預計明年動工,最快2020年投入服務。中電指單是碼頭設施及海底輸氣管道造價涉50億至60億元。有能源諮詢委員會成員估計整個項目造價逾100億元,2020年前會為兩電電費帶來2至3%增幅。但中電指現時評論電費是言之尚早。

中電昨公佈項目環評報告,兩電將在海上興建一座長500米、闊50米的雙泊位碼頭,可停泊浮式儲存再氣化裝置船,將船上液化天然氣卸載;再經海底管道把天然氣運至在港燈南丫島和中電龍鼓灘的發電廠,以及在該兩個發電廠範圍內建設天然氣接收站。

報告指,預計項目明年(2019年)動工,預料整項工程施工需時約21個月;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海底天然氣管道和天然氣接收站的建造工程,會同期進行。

【延伸閱讀】環評料江豚懂迴避 專家抨報告輕描淡寫

能諮會成員、世界綠色組織行政總裁余遠騁指,此基建成本將計入兩電基本電費部分。以碼頭及海底輸氣管道造價約60億元、南丫島及龍鼓灘的兩個新機組共約50億元為計,估計工程造價總額料超過100億元。雖然兩電分擔比例不同,但預料至2020年,此工程對兩電構成加價壓力均為2至3%;他指此增幅仍未包括天然氣市價上升等因素,提醒屆時加幅可能更多。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指,支持採用更潔淨的發電方法,但無法接受在有其他選擇情況下,仍要犧牲索罟群島的生境(另見文);認為政府及電力公司應將資源投放於可再生能源及節能措施,以達至2030年的減排目標,而非進行不合理的投資,令發電成本增加,再將財政負擔轉嫁給市民。

中電發言人指,初步估計,未包括浮式儲存再氣化裝置,接收站的碼頭設施及海底輸氣管道造價約為50億至60億元;又指項目可為香港引進全球的液化天然氣氣源,有助降低天然氣成本及保障長遠能源安全,並且提升燃料採購的靈活性、議價能力及成本效益;設施可供不同電力公司使用,香港整體均受惠。

但中電指項目目前處於研究階段,現時評論對電費的影響,言之尚早。

港燈發言人則指,兩電合作探討項目的可行性,目標在2020年增加天然氣發電達到整體燃料組合約50%;而液化天然氣在全球使用逾50年,安全紀錄良好,若有關項目落實有助確保香港有可靠穩定的天然氣供應,及提升香港在國際天然氣市場上的議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