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直擊】在俄華人開網台談生活事 俄人粗獷撞車照開?

社會

發布時間: 2018/06/27 09:30

分享:

分享:

現年30歲的方飛(中)於2014年創立第一代灰摩卡,惟朋友都放棄學業回國,只能暫停;他與現年28歲的林川照(右)和36歲的胡曄(左)在2015年重建網台,創立第二代灰摩卡。(徐紹軒攝)

港人對俄羅斯的印象或只停留在好凍、戰鬥民族、羅宋湯,從未想過到那裡旅行,甚至生活。適逢俄羅斯現正舉行世界盃賽事,TOPick記者隨取得香港播映權的Now TV攝製隊前往莫斯科觀賽,在安排下認識了3位留學莫斯科國立大學(莫大)的內地人,他們在2015年建立網絡電台「灰摩卡」,為華語世界的觀眾介紹俄羅斯的生活大小事。

現在的「灰摩卡」已經是第二代,由現年30歲的方飛、28歲的林川照和36歲的胡曄在2015年9月成立。而第一代「灰摩卡」由方飛與大學同學於2014年成立,起初只說說莫斯科的大學生活,後來因同學都放棄學業回國,只好停止。

林川照稱,他們是在俄生活多年的「老俄語人」,想把見到、聽到和感受到的事情向國內學俄語、對俄羅斯感興趣的人分享,因此三人合力重建「灰摩卡」,至今已累積逾30萬播放量,除內地聽眾,也有港澳台、馬來西亞甚至學中文的俄羅斯人。

電台現時於蘋果Podcasts上每月播放兩次節目,兩星期更新,節目長50分鐘,內容涵蓋俄語、俄國人看中國、訪問在俄華人等,主要是邀請嘉賓分享第一身感受,電台亦在微博、Facebook和instagram等社交媒體開專頁,舉辦線下活動,例如每月組織一次口語活動,讓在俄華人與學中文的俄羅斯人以中文及俄語聊天。

網台節目以外,灰摩卡也舉辦線下活動,例如每月組織一次口語活動,讓在俄華人與學中文的俄羅斯人以中文及俄語聊天。(俄羅斯灰摩卡fb圖片)

記者初次聽到「灰摩卡」這個名字,對它的來源十分感興趣,還以為是甚麼俄語詞的翻譯。方飛解釋道,灰的意思是灰色:

我們的節目內容生活化,不是只讚賞俄羅斯的好,也不只批評俄國的差,故取介乎於黑色與白色的灰。

而摩卡原來是指mocca朱古力咖啡:

想到俄羅斯就想到冬天,而留學生初來乍到卻面對俄國人的撲克臉,心裡更是冰涼涼,電台提供的資訊可以幫他們認識這地方,就像冬天中一杯暖暖的mocca一樣,喝完有暖心的感覺。

林川照提到他們都是「老俄語人」,一問之下三人還真是頗有經驗。當中留俄最久的是胡曄,2004年時因高考成績不好,聽說俄學費較便宜,就到莫大讀翻譯,直到研究生畢業後仍留在莫斯科工作,更娶了個俄國女孩成家立室。方飛亦同樣在俄羅斯落地生根,他2006年為「逃避」高考,到莫斯科讀一年預科,考上莫大新聞本科,現於當地媒體做編輯。而林的資歷最淺,2009年到莫大留學,先讀翻譯本科,現正攻讀新聞博士,不過由於她申請內地國家獎學金到俄,2年後畢業就必須回國工作。

灰摩卡與俄羅斯朋友上月於莫斯科一中菜餐廳包粽子。(灰摩卡fb圖片)

三人於俄羅斯生活多年,對於俄羅斯人有甚麼印象呢?林認為俄國人不論外表還是辦事都粗獷,尤其他們開車時車速很快,也愛左穿右插,

即使車子骯髒也照開,不會洗車,哪怕車子出事過,也只用膠紙包起車窗、車門繼續開。

胡覺得相較東亞地區的人,俄國人對吃的東西不太在乎,吃的東西基本上一年四季都沒有變化,譬如一般學生會一次做三日份量的紅菜湯,早、午、晚三餐都是紅菜湯加黑麵包,吃完三天後去超市,又再買紅菜湯材料。胡指問過俄國人為何這樣吃,他們回答因為這樣很有營養,但對於他來說就很受不了。

更多世界盃直擊報道:

【世界盃直擊】莫斯科Fan Fest 「倒掛金鉤」影相不簡單

【世界盃直擊】賽事直播至全世界 揭開國際廣播中心面紗

【世界盃直擊】世盃首次應用VAR視像裁判 控制中心揭密

【世界盃直擊】俄國球迷幾瘋狂?千球迷租火車為看比賽

撰文 : 徐紹軒 香港經濟日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