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學顧問變中介 游說花400萬移民

社會

發布時間: 2018/06/29 08:00

分享:

分享:

文憑試放榜在即,每年有約1.8萬名學子計劃到海外升學,不過,本港不少自稱顧問的海外教育諮詢服務商,實為海外教育機構的中介。(陳國峰攝)

文憑試放榜在即,每年有約1.8萬名學子計劃到海外升學,但消委會研究發現,本港不少自稱「顧問」的海外教育諮詢服務商,實為海外教育機構的中介,疑為獲取佣金硬銷課程,有個案諮詢升學顧問時,竟遭游說花400萬元投資移民。

消委會認為,服務商的中立性存疑,資訊披露及透明度不足,影響消費者作出不妥當決定,建議參考外地,以行業自律方式,從速改善服務質素及提升透明度。

消委會於去年7月至今3月進行研究,向73間服務商發出問卷獲29份回覆,有83%受訪服務商聲稱向消費者提供免費服務;86%服務商承認是代表海外教育機構在港招生的中介,主要透過介紹學生入讀來收取佣金,佣金一般為學生首年學費的10%至15%。

然而,消委會派出神秘顧客造訪服務商39次,結果與上述行業調查結果不一,全部服務商均沒有主動表明中介身份,亦沒有展示收費表。

消委會進行4場學生、家長和神秘顧客的聚焦小組討論,其中一次神秘顧客造訪,有顧問提供升學意見時,乘機向對方推銷擬升學國家的投資移民計劃,稱許多人升學後會繼續留在當地發展,游說投資50萬美元(約400萬港元)到該計劃。另有多宗個案被顧問游說報讀與其實際需要不符的課程,消委會質疑,有關意見疑建基於商業利益關係,未必將學生的需要置於首位,公正和獨立性存疑。

據消委會估算,每年有1.8萬人會在未來5年內到海外升學,目前有3萬人正在海外升學。在2015年至2017年,消委會共收到7宗有關升學顧問的投訴,主要涉及營商手法、服務質素欠佳和價格爭拗等,暫無個案成功經法律追討損失。

【延伸閱讀】消委倡效英紐內地 升學顧問自我規管

消委會商營手法及消費者投訴審查小組主席黃錦輝表示,因商戶與消費者之間無書面及口頭合約,亦無申訴機制,消費者難以追討,即使顧問服務未達標,利益受損的消費者,只能透過普通法下的侵權法及《商品說明條例》,惟海外諮詢服務的疏忽失實陳述未有先例。

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指,許多消費者沒有付費或簽合約以獲取顧問服務,即使發生爭拗,許多消費者均認為追討損失是於事無補,只會找尋較好的學校或盡快完成已報讀的課程。

除了提出訴訟,消委會參考7個國家地區的做法,其中以法例規管此行業的地區,專上教育機構和學生人數均較多,認為香港市場規模無可比擬,加上立法需時,建議參考新西蘭、中國內地、台灣及英國等地,以行業自律方式,從速改善服務質素及提升透明度。又建議政府增撥資助民政事務局及教育局現行關於生涯規劃的計劃,協助消費者選擇合適升學路向。

教育局回應指,一直重視生涯規劃教育,近年透過一系列措施,加強支援學校推行生涯規劃教育,讓學生為未來升學(包括海外升學)和就業作好準備,教育局亦加強在網頁發布最新升學資料。此外,教育局亦與各國/地駐港教育機構保持緊密聯繫,向升學輔導教師、有意前往外地升學的學生及家長提供最新的海外升學資料及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