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天內赴3個喪禮送別晚期病患 安寧義工:不要帶遺憾離去

健康資訊

發布時間: 2018/07/18 11:46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42

分享:

分享:

「不要帶着遺憾離去」,這是61歲劉平擔任安寧義工的座右銘。探訪晚期病患者逾8年,劉平見盡生離死別,試過12天內出席3個喪禮送別晚期病人,他在探訪的同時盡力為晚期病患完成最後的心願,讓每個人都不帶遺憾離去,走得有尊嚴。

太太病逝 明白晚期病患需要

劉平的太太10年前因肺癌病逝,令他明白到晚期病患在人生最後一段路上,可能需要人聆聽宣洩負面情緒;有些患者亦希望一圓最後心願,惟某些說話難以向家人啟齒,陌生人反而成為好的傾訴對象。劉平遂於2010年開始參與教會的安寧義工小組,探訪晚期病患,初期的對象是癌症患者,後來有接觸病患家屬,今年加入了聖公會聖匠堂賽馬會「安寧在家」義工小組,接觸患有運動神經元病的晚期患者。

劉平以義工身份,陪伴晚期患者走過人生最後的一段路。(曾有為攝)

患者最後願望:與家人破冰

晚期患者自知生命將盡,劉平以義工身份與他們傾訴,盡力為他們實現最後的願望。他記得,有位六旬婆婆與其兄長關係惡劣,可謂「火星撞地球」,兩人已有接近30年沒有見面。雖然兄妹之間心存芥蒂,婆婆仍希望臨終前能與兄長見一面,最終在家屬相助聯絡下,兩兄妹破鏡重圓。劉平說:

兩兄妹相見一刻互相攬住喊,自己看到也很感動。面對生死,一切的爭拗、怨恨已經放低了。

相伴助患者宣洩絕望情緒

面對病魔帶來的無奈,有些晚期患者終日帶着負面情緒,需要情緒宣洩。劉平記得一名患神經元的婆婆因食道有事出現吞嚥困難,肢體肌肉功能逐漸喪失,以致她活動能力衰退,但頭腦仍然清醒,無助感令她活得並不開心。

作為義工,劉平盡力在床邊陪伴婆婆,與她聊天,說一些鼓勵性說話,例如珍惜時間過好每一天,想想美好的回憶,希望她能堅強生活,更重要是令她感受到有人在身邊,仍與外界有聯繫,而非孤單作戰。

劉平的太太因病離世,信仰助他走出傷痛,亦讓他明白晚期患者心情。(曾有為攝)

晚期患者亦有積極一面

不過,晚期患者不一定抱着悲觀態度對待生命。劉平說,他最近探訪過一名年逾70歲的退休化學系教授,自知現代醫學技術未能幫助他的神經元疾病,於是用其知識嘗試其他治療方法。對於該名教授沒有因病情到晚期而抱着放棄態度過活,令劉平有所反思:

生命在面對困難時,仍然有另類出路,每個個案也不同,這位教授讓我看到一份堅持。

探訪之後,劉平往往要送別這些晚期病患。他形容,

試過12天內出席3個喪禮,心情當然不開心,但這些病人是我的朋友,去喪禮送別是對他們的關懷,亦是表現出尊重生命。

做義工盼傳遞正能量

劉平認為,每個人在生時對社會、家庭也有貢獻、有付出,即使面對疾病亦要有尊嚴地離開,不讓他們孤獨地走。經歷種種生死,他明白到生命寶貴,要好好珍惜上天給予自己的日子,除了努力工作,他亦希望藉着做安寧義工,將正能量傳遞給他人。

更多正能量故事,請【按此】

【延伸閱讀】遺物留下逝者的氣息 遺衣縫製成咕𠱸撫平父親對愛女思念

【延伸閱讀】失聯半世紀的友誼 末期肺癌老伯臨終前與生死之交重逢老淚縱橫

撰文 : 葉明傑 TOPick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