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忍濕疹患者苦等3年 前衞生署醫生為弱勢義診:我戥病人不值

社會

發布時間: 2018/07/16 00:01

最後更新: 2018/07/17 11:26

分享:

分享:

前衞生署皮膚科專科醫生陸乃明退休後開設義診診所,為社會上的弱勢社群治療。(陳國峰攝)

濕疹或皮膚病患者求醫公立無門,新症在衞生署門診輪候隨時要3年,對於在衞生署皮膚科工作20年的高級醫生陸乃明而言,他慨歎香港皮膚科服務錯置,他不忍窮人患嚴重皮膚病就要苦等,他坦言是「戥病人不值」,所以4年前退休後展開義診,盡力幫助受皮膚病困的弱勢社群,不收診金,只收藥費。

走進陸乃明位於油麻地永星里的義診診所,實用面積不足400呎,白燈下只見一個病人登記處、一張病床及一間可容納2至3人的診症室。年屆64歲的陸乃明退而不休,兩年以來每月看約60個皮膚科病人,完全不收診金,為單親家庭、無家者及弱智人士等診治。問到不享清福的理由,他淡淡說出一句:

我戥病人不值。

陸乃明與6名退休護士一起經營這個不大不小的義診診所,只為在皮膚服務上略盡綿力。(陳國峰攝)

去年有一名年僅23歲的單親媽媽來陸乃明的診所求醫,她患有嚴重濕疹,更感染金黃葡萄球菌,全身甩皮,雙腳滲液,需用紗布包裹。她雖然育有一名1歲多的嬰兒,卻懼怕濕疹會傳染,不敢照顧。

陸乃明幫她寫轉介信至衞生署,竟需排期3年才能首次見醫生,於是陸耐心解釋病情,並處方抗生素等藥物,成功有效控制濕疹。

另有一名60多歲患腎衰竭的病人,身體痕癢難耐,向政府腎科醫生求診,對方開了潤膚膏,病人仍感痕癢。來看義診,陸乃明細問後,發現病人原來經常用很熱的水沖涼,才致身痕;下次看症,病人像變了另一個人般,重拾笑容。

這些不被看見的人,還包括綜援人士、戒毒者、釋囚及弱智人士等。陸乃明指,診所病人均由約40個合作機構轉介過來,包括社區長者中心、無家者協會及基層小學等;營運開支每月約2萬、3萬元,靠捐款維生,病人不用付診症費用,但需要自付藥費,診所最多資助50元藥費。

陸乃明說,退休後開診所,只因希望社會能給皮膚醫學應有之位,他緩緩道︰

我尚有能力幫人,皮膚醫學可以對社會有更多貢獻,但制度令它很難發揮作用,最終病人受苦。

他兩年前成立香港皮膚醫學慈善基金,診所則有個捐款箱,捐款者既有李鵬飛、李嘉誠慈善基金會等,亦有在箱中放10、20元的小市民;一些弱智人士,每次求診,都會在箱中放下數十元,尤其可貴。穿上白袍的醫者,總是將感謝掛在嘴邊。

私營醫療市場高薪挖角,很少人不動心。皮膚科專科醫生陸乃明大學讀社會科學系,卻在畢業後兩年選擇重頭讀醫,於衞生署任皮膚科醫生26年,4年前退休,說從沒動心過檔。

一晃就逾20載,陸乃明退休時收到衞生署署長陳漢儀的感謝信,說他是一位對病人護理及新人培訓充滿熱誠的醫生,意義重大。陸乃明憶述,畢業後社會科學系出身的他於船務公司做行政工作,不過不失,形容是「搵兩餐」。

不過,他自言對賺大錢不感興趣,喜歡幫助人,故2、3年後重頭讀醫。對於習醫之路,他輕輕帶過,笑言不難讀,但對於26年以來的工作,他形容甚具挑戰。他表示,私家醫生工作較簡單,較複雜、嚴重的皮膚病症均集中於衞生署治療,雖然有時疲於奔命,但他卻從沒動心,過檔做私家醫生。

留下的原因很簡單,他說得直白︰

那些工作你不做,大把人做,想繼續在公營機構服務。

皮膚科義務診療轉介

服務範圍:診斷皮膚病、基本治療、轉介嚴重或複雜個案到公營醫療機構及為長者或病人組織提供皮膚篩查服務

預約方法:申請人必須透過應邀協作團體或註冊社工之轉介,並填妥轉介信;如乎合條件,將在14個工作天內接獲電話通知服務安排。

費用:不收診金,但藥費需自付

如弱勢社群有需要,可向一向聯絡的社工查詢。

更多正能量報道,請按此

更多相關報道:

濕疹皮膚病求診公立最少等3年 前衞生署醫生︰窮人勿患嚴重皮膚病

與嚴重濕疹搏鬥26年的少女 茹素2個月皮膚變光滑

 

濕疹走過「全身無忽好肉」的日子 堅持100天背部光滑如新不留痕

女兒患濕疹全身皮膚腐爛 前護士自製護膚品改善女兒濕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