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學校老師怎樣教?資深老師:不遺餘力地稱讚孩子

親子

發布時間: 2018/07/24 13:24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42

分享:

分享:

國際學校尊重學童獨特性,著重鼓勵,培養出終身學習的孩子。

國際學校學費昂貴,且學位有限,但國際學校的教學方法卻是免費資源,可作借鏡。《國際學校老師這樣教》一書作者譚麗霞任職國際學校18年,認為任何一類孩子也適合國際學校啟發思考、鼓勵自主學習的教育方式。

一些富創意、好奇心及個性特別強的孩子,要是在主流小學就讀,其天份有可能被埋沒,或因自覺不獲認同而收藏起來,較反叛的孩子甚至會出現特異行為。她稱:

也有家長會覺得內向、沉思型、自信不強的孩子,未必適合國際學校,但這類小朋友反而要更多關注,鼓勵,小班的環境更能欣賞其獨特性、因材施教。

國際學校著重引起興趣,讓孩子自動自發去追求知識,以取得終身學習的能力。(受訪者提供)

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譚麗霞不諱言主流學校功課、測驗多,藉以打好學習基礎,要是突然減少功課量、家長、老師會自覺不盡責,也不放心。她稱,國際學校功課量不多,學習紀錄可能只是一個簽名或一兩句感想,毋須長篇大論撰寫報告去證明自己讀過這本書。她稱:

其教學方法是引起興趣,讓孩子自動自發去追求知識,不是教幾篇課文、幾個生字,而是終身學習的能力。

不以標準答案評估成就

主流學校老師執著於以標準答案作評估,也是同樣道理。她強調,評估的方法可以有很多樣,不一定要以標準答案來評估學生的成就。功課、測考、重複的練習,正是扼殺小朋友的創意、好奇心與想像力,甚至個人想法,而這些都是不可替代的,反而標準答案只需按按電腦,或以AI智能已可取締。

國際學校老師需要經常反思,有甚麼技能適合21世紀千變萬化的社會?教育是否能配合時代的發展,未來的人才會面對怎樣的環境?孩子在學習能力最強的階段,學校是否已給予足夠的裝備?

譚麗霞指出,有些孩子在港讀書沒信心,但到了外國升學成績卻突飛猛進,正可能是不適合香港的教育模式。 她認為香港政府有充足資源,也可採用當中的教學方式培訓老師。(李越樺攝)

強化優點改善缺點

譚麗霞續稱,國際學校老師也多用鼓勵與學生互動,不論性情、學業方面,都會先從好的方面著眼,不遺餘力的稱讚。她說:

老師對小朋友有一定了解,會先讚賞其優點,再幫助他們改善不足之處,這樣孩子也會自覺獨一無二:別人數學較我好、或美術較我好,但我也有獨特的地方。

主流學校老師有時候太勤力,功課都看得仔細,小心捉錯處,希望學生可以改正,即使學生提交的是一份閱讀報告,也會把當中的文法錯誤、別字統統圈出來,但這反而令小朋友失去信心,甚至變得討厭閱讀。譚麗霞稱:

老師們把錯處放大,是希望即時見到效果,不放心把學習延長;但同學經常被指正,改得多便不想再做,這是人的自然本性。

國際學校內即使貼堂的作品,也會有文法上的錯誤,不少家長並不讚成老師對小朋友的小錯處視而不見,但老師的觀點是小朋友長大一定會學懂,會自行糾正,毋須針對他的錯處,更不會用紅筆打大交叉。

尊重個別差異

她笑言,國際學校在小學階段沒有測考,小朋友不會知道自己是第一名還是第100名,老師只給予評語,不會被名次標籤,這些都令小朋友更有自信,也尊重孩子的獨特性。

她分享,曾有一個舌根有問題的韓國女生,在進行口頭報告時與一位口齒伶俐的男孩一同站台,男生帶出話題並讓女孩慢慢講,她雖吃力讀出發音含混的句子,但仍堅持完成,並取得台下如雷的掌聲,老師並不會只選最叻的同學去表演、分享,反而尊重個別差異,欣賞努力,這也是教學經歷中令她深受感動的地方。

【延伸閱讀】英基50萬提名權計劃 取錄機會有幾高?

【延伸閱讀】【IB放榜】讀不成書才去國際學校?IB升學專家:IB比DSE艱辛

【延伸閱讀】英基鰂魚涌小學不設考試 校長:低年級每周做功課不多於1小時【有片】

撰文 : 李越樺 TOPick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