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抑鬱母攜子墮樓 母死子危
發布時間: 2018/07/25 00:14
最後更新: 2018/07/25 00:26
油塘邨華塘樓發生母子墮樓案,35歲患產後抑鬱單親未婚媽媽送院後不治,2歲大幼子危殆。包括今次事件,過去一年多共發生3宗同類事件,均涉30多歲患產後抑鬱單親母失常自殘或傷人。
有公院醫生透露,產後抑鬱求診人數趨增,惟支援不足,精神科穩定新症輪候期可長達1年。
35歲梁姓女事主與一對子女及外傭同住油塘邨。據了解,事發時其4歲女兒正在外婆家。女事主任職設計工作,未有結婚,沒有精神病紀錄,但其母透露女兒患產後抑鬱,曾兩度自殺不死。而一對兒女的生父已有一段時間沒有出現。事發前,外傭外出回家,目睹女事主割手流血,大驚下逃落樓下求救,未幾女事主與幼子墮樓;幼子左手骨折,送院搶救,留醫深切治療部。
警方表示,事發單位內沒有搜掠及打鬥痕跡,但房間有大量血跡、3把利刀,以及一封遺書。警方將案列作列為企圖謀殺及自殺。
社署發言人表示,有關家庭是非政府機構營運的綜合家庭服務中心的個案。事發後,服務中心的社工已接觸其家屬,以提供適切的支援。
涉及產後抑鬱單親母傷人及自殘事故近一年多頻現。去年9月,一名育有11歲子及4歲女的38歲單親媽媽,疑受產後抑鬱影響,與母親爭執後向母親潑腐液;亦有一名31歲育有3名子女的單親婦,與母親爭吵後於東涌家中與2歲女兒及6個月大兒子燒炭;婦人及後上庭求情指自己患有產後抑鬱。
婦產專科醫生陳世樂稱,現時有10至15%女士會有產後抑鬱,徵狀包括失眠、無故哭泣等。他指出,產後抑鬱通常在產後半年至一年內發生,如較遲獲識別,原因與女士未有為意徵狀,或沒有主動求助有關。
有公院精神科專科醫生透露,如發現患者有自殺或暴力傾向,或是有潛在受害者、支援網絡嚴重不足等,屬精神科的急症,一般於兩星期內見醫生。不過,如患者徵狀只有睡眠不足、受焦慮情緒困擾等,或被分流至穩定新症,輪候期可達40、50個星期,認為情況不理想。該醫生指,近年因產後抑鬱求診者有增加,輪候期亦趨增,認為背後原因與市民意識提高、公院醫生或護士流失有關。
港大社會工作學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陳凱欣博士稱,產後抑鬱欠缺專業支援,大多則重精神科跟進,認為應與社工、鄰舍支援等服務整合。
醫管局稱,精神科專科門診新的轉介個案通常會先由護士作分流,再經有關專科醫生檢視,緊急及半緊急個案的輪候時間中位數分別維持在兩星期和八星期內,有關服務承諾已經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