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大叔》首映設口述影像 視障者可與其他觀眾同時大笑

社會

發布時間: 2018/08/02 20:02

最後更新: 2018/08/02 21:56

分享:

分享:

(陳偉英攝)

全港首套口述影像電影《逆流大叔》於全港首間增設口述影像觀影輔助設施的院線今日(8月2日)上映,視障人士可透過耳筒收聽口述聲道,與健視人士一同於電影院觀賞。

據政府2014年數字,香港共有174,800位視障人士,他們要看電影只可透過聲音了解劇情,有時更需要別人旁述。但在口述影像電影,口述聲道已預錄於電影之中,視障人士只需向戲院借用接收器,在場內戴上耳筒,就能收聽由旁述員描述畫面的聲道,並能隨個人需要調較音量。

(陳偉英攝)

年約30歲的博輝幼年時失明,他認為有院線上映口述影像電影,讓視障人士可自選影院、場次,加強了自主性。以往曾跟朋友看電影,他大多只聽到故事的「起」和「合」,對於情節的「承」和「轉」都一頭霧水。很多時也需要問身邊同伴才明白劇情,但往往問到別人不耐煩仍有不解,「於是追追下就沒有心機追,既然很多東西想問,就不如不看,因身邊沒有人能回答。」對於終於有戲院增設相關設施,他坦言覺得生活更精彩:

可能(在戲院內)看不到裡面美麗的東西,看不到backdrop,但可以同朋友一起買包爆谷看電影,仍然可以好精彩!

年約40歲、後天失明的勁馳看完電影後,讚揚口述員錄得很有心思,語調和節奏都能配合劇情。他曾看過不少口述電影,都是由口述員即場描述劇情,音量或被電影蓋過,或會時大時細。但這次預錄了口述聲道,每個人也可按個人需要調節音量,而且旁述位置較精準,不會出現口述員和演員疊聲的情況。他認為:「看電影是每個都市人都有的活動,以往似被人exclude了」,期望片商引入更多具口述聲道的作品,讓視障人士在電影院觀賞。

而年逾60歲、先天性失明的志偉,感覺最深刻的是可以在影院內跟其他觀眾一起因著劇情同時大笑。他認為電影可以令視障人士有想像空間,期望全港院線也有相關設施,上映口述影像電影。

香港盲人輔導會主席羅德賢形容在香港引入口述影像電影是「摸著石頭過河」,雖然遲了些起步,但相信能促進香港口述影像發展。她表示歡迎更多人加入成為口述影像員,並希望這工作能成為本港一項獲薪酬的專業。

為《逆流大叔》口述的彭晴指,2009年開始當義工,每次也要預先看幾次電影作準備。當日開場後就先交代電影類別、演員角色和人物關係,然後在角色對話之間的停頓位,嘗試以不同語調補充畫面資料。今次就為電影進行口述,就花了2日時間錄音。

(陳偉英攝)

到場觀賞電影的記者亦有戴上耳機收聽口述影像頻道,口述員主要會在角色對話停頓時描述角色的表情動作,如「某人露出四萬咁口」、「某人嘗試把手放在某處」等。又會描述場景調動,如「畫面回到甚麼時候的片段」、「畫面回到現場」等。有時候描述的內容比畫面更早,對健視人士而言或成「劇透」,但大致上描述很細緻,記者曾嘗試閉上眼睛,亦能透過口述員講解而幻想得到電影畫面,感覺似在聽廣播劇。

勞工及福利局康復專員梁振榮指,視障人士和健視人士能在戲院一同觀賞正上畫作品,是香港的突破,希望未來有關發展能加速:

如果每個人都略盡綿力,為一些身體某一方面有殘疾的朋友提供援助,相信這道逆流能變成主流。

香港盲人輔導會由2009年開始,為視障人士提供口述影像服務,播放電影時現場附設口述員旁述畫面內容。至今舉辦了286次口述影像電影欣賞會,出席人次逾14000。此外,亦請來台灣和美國的專家培訓了200多位口述影像義工,教授撰稿、發音等技巧,其中20名義工現在仍有協助提供合標準的口述影像服務。

現時設有口述影像觀影輔助設施的院線包括UA Cine Times及UA青衣城。是次項目獲太古集團慈善信託基金支持。

(陳偉英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