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居住空間漸盛 年輕人住屋新出路
發布時間: 2018/08/06 19:39
最後更新: 2018/08/06 19:44
倫敦、日本、香港等大城市居住成本日益高漲,對年輕人而言負擔極大。共享經濟概念顛覆各產業,住宅物業亦不例外,共享居住(Co-Living)逐漸興起,本地近年亦出現不少共居住宅,反映市場正蓬勃發展。
根據房地產專業服務公司仲量聯行報告《Bridging the Housing Gap》,本地共居需求巨大,當中有兩類主要顧客:年輕專業人士(young professionals),以及學生。報告指出,香港每年有6.5萬學生畢業,撇除繼續升學人士,起碼有5.8萬投入社會工作,佔總人口0.8%。
但根據政府房屋署統計數字,一般申請公屋人士的輪候時間逐年上升,由2009年的近兩年,2017年就升至4.7年,反映本地公營房屋供不應求,而私營房屋的租金亦逐年攀升,年輕人自住非常困難,亦直接加速青年共居市場發展。
鬧市中心地帶備受歡迎
最近一新共居空間Weave on Boundary在落戶太子,項目樓高10層,提供160個床位,房間分3類型,面積由90至130呎不等,價錢最低7千多元,最高亦達1萬多元,房間呎價達$80。Weave on Boundary創辦人Sachin Doshi表示,該空間主打年輕專業人士,例如大學畢業10年以內的專業人士,希望在外工作甚至創業。
共居概念雖然新,但其實很多年輕人現時都是在家中與家人『共居』,而我們不但為他們提供居住空間,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個青年社區。
他表示,開業前已收到300個申請,一半來自外國,一半來自香港本地,預計今年10月將會住滿。他補充,留意到近年本地不少共居空間出現,無論是港島還是九龍新界,均有強大需求,目前先在鬧市市中心開業,因為市中心吸引力始終大,未來會繼續物色其他地區。
建立年輕社群平台
本地公司Synergy創辦人黃兆麟早在2015年,就與團隊在紅磡建立專為大學生而設的共居空間「型宿」,去年亦在旺角建立共居空間「書匯」。他表示,型宿是與理工大學合作,裡面大多為大學生,而書匯則較面向大眾。「住客平均年齡為27歲,亦有各種職業人士進駐,包括創業家、程式編寫員、健康醫療等專業人士。」
黃兆麟表示,提供共居居住空間或許只是第一步。
共居空間不只是提供居住環境,更重要的是連結一眾年輕人。
他解釋,未來會著重建立平台,例如將共居項目的地舖改建成特色商鋪,同時亦會與各商戶如健身中心、洗衣舖、甚至共享工作間等機構合作,為年輕人帶來更多生活以及工作上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