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創企業研發自然腔道手術機械人系統 病人腹部不留切口

社會

發布時間: 2018/08/07 18:11

最後更新: 2018/08/07 18:14

分享:

分享:

初創企業研發全球首個自然腔道手術機械人系統,病人腹部不留切口。

本港醫療科技初創企業成功研發全球首個可進行自然腔道內鏡手術的微型機械臂設計機械人手術系統,通過自然腔道(直腸或陰道)進行手術,不用在病人腹部造任何切口。此系統目前已成功在活豬和屍體進行多次腹腔及盆腔手術試驗,預計在2021年於病人身上進行臨床測試。

由香港無創外科有限公司(NISI)研發的自然腔道手術機械人系統,設機械臂模仿外科醫生手臂、手腕及手指進行手術,預計可重複使用20至30次。每組機械臂有8個活動自由度,具前向及逆向配置,同時為醫生提供觸感反饋,另設全景及全高清3D視野的鏡頭,讓醫生觀察整個手術範圍。系統專為經自然腔道手術設計,用於進行複雜的腹腔及盆腔手術(包括婦科手術),如上腹、胃、膽、膀胱、結直腸手術等。

系統由2015年開始在動物進行試驗,目前已成功在活豬和屍體進行多次腹腔及盆腔手術,包括包括在活豬身上經直腸腔道進行膽管、子宮、雙側輸卵管及卵巢切除等。由於整個過程通過同一自然腔道進行,可達至完全無疤痕的效果。

香港大學外科學系名譽臨床教授、無創外科創辦人、主席兼首席技術官楊重光指,現有微創手術最少為病人造成4、5個微小切口,「加起來也達10多公分,對病人的影響一點也不少!」他期望有天所有手術都可通過自然腔道進行,達無切口、無疤痕、無痛楚的效果。同時,他透露減低手術成本亦是研究目標之一,期望新系統的成本比現時市面機械人大大減低。

香港大學普通外科專科醫生傅志聰曾在雄豬身上進行多次試驗,他指現時的系統可活動的幅度仍有進步空間,同時期望研發更多手術工具,如超聲刀、釘書機等,以進行更複雜手術。

無創外科董事總經理兼行政總裁黃自建,亦公布與英國劍橋大學及電腦視覺專家Roberto Cipolla教授合作,研究引入人工智能於機械人手術應用方面。

創新及科技局長楊偉雄指,科學園為醫療科技及人工智能機械提供平台,相信香港有實力可在全球高端科技版圖佔一席位。

此項目由無創外科、香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及劍橋大學合作研發,目前已用資金近2億,其中得創新及科技局資助逾40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