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帥青:床邊勿放手機 確保充足睡眠
發布時間: 2018/08/09 00:10
網速愈快,睡得愈少?一項研究指出,網速與睡眠質素成反比,箇中成因便是睡前用電子器材。臨睡前用手機嚴重干擾睡眠,大人及兒童皆需盡量改掉此陋習。
意大利博科尼大學日前公布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家中安裝高速DSL數據機的德國人,比起未安裝的人士平均每晚少睡25分鐘。學者表示今次調查目的,是基於美國智庫蘭德前年一項研究,當時指出德國每年因睡眠不足問題損失20萬個工作日,造成60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相當於當地國民生產總值約1.6%,更估計全球發達地區都面臨此困境。
網速並非原罪,如何使用才是,學者發現人們傾向在入睡前用手機,導致更遲入睡,令睡眠時數往往達不到理想的7至9小時,睡眠質素也更差。
時下智能手機使用普及,不少人習慣晚上躺在床上用手機,香港基督少年軍調查指,超過4成本地學生會在睡覺前「篤電話」。外國不少年輕人同樣有此習慣,英國非牟利團體Digital Awareness UK前年調查顯示,當地11至18歲青少年中,有45%會在臨睡前用手機,主要用以瀏覽社交媒體(94%)。
研究頻頻指出電子器材的藍光可抑制幫助睡眠的褪黑激素、干擾人體生理時鐘,但睡前用社交媒體比聽音樂及玩遊戲更容易影響睡眠,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表示每個人需要至少30分鐘才能入睡,夜間手機不斷傳來社交媒體上的更新信息聲響,令人驚醒更加劇焦慮。
科技惹的禍,或可在一定程度上靠科技緩解。市面上存在多款幫助自制使用手機的App,例如AppDetox、Offtime及Moment等軟件可不斷監督手機使用情況,及提供友善提示以作督促。蘋果手機亦設有Dark Mode,去除藍光改為偏紅光,但紅光雖然不會抑制褪黑激素,卻同樣與藍光一樣可導致體內皮質醇分泌上升,令人更為警惕而無助入睡。
睡眠健康專家Chris Brantner建議,臨睡前30分鐘最好不要將手機帶進寢室或放在床頭。他又表示,明白不少人因各種原因,手機必須跟身,提議將手機調至「勿擾模式」(Do Not Disturb) ,只有在緊急情況下才需理睬,減少來自社交媒體及手機系統更新時彈出的信息聲響所帶來的滋擾。
青少年較缺乏自制力,家長又應如何管教?香港基督少年軍反映不少家長會選擇斷網甚至剪電等方式,無助根治問題,應與孩子溝通及培養健康上網習慣。衛生署建議家長將兒童手機使用量維持在每日不超過2小時,以及確保孩子睡覺時附近沒有電子屏幕產品。
對上班族而言,手機放床頭無非因工作需要,但健康無價,且睡眠不足對自己及企業皆可造成損失,臨睡前少用為佳。家長亦應避免將孩子平日生活安排得太繁忙,免得他們只可在睡前片刻使用手機,影響睡眠質素。
睡前少用手機貼士
- 改變習慣︰Digital Awareness UK建議,睡覺前90分鐘應避免使用手機,若無法戒掉習慣,可嘗試睡前看書或冥想
- 軟件輔助︰可安裝App如RealizD及Moment,記錄手機使用時間供個人參考。部分軟件如Flipd有限用手機功能,例如過了某個時分便會自動鎖機,即使重啟電話亦無法解除
- 眼不見為淨︰關掉手機信息更新功能,設為飛行或靜音模式,或直接關機,甚至將手機放在寢室以外
撰文 : 沈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