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賭波誤一生 過來人:人生在「賭輸借還」中輪迴致家破人險死

社會

發布時間: 2018/08/15 14:06

最後更新: 2018/08/15 17:14

分享:

分享:

(車耀開攝)

今年67歲的陳先生,15歲時已開始賭馬和打麻將,工作後賭博的習慣仍未有間斷,因特別喜歡足球,所以2003年賭波合法化後,轉為賭波。最初為娛樂只投注幾十元,有次投注10元後,獲得1.8萬元派彩後,令他認為賭博贏錢很易。

贏錢的經驗加上馬會職員遊說下開的即時投注戶口,助長陳生賭博, 只要平日夜更保安工作沉悶時,就會看球賽和賭波解悶, 自此他每次都會投注500至1000元, 信用卡內的8萬元亦因此花光。 後來更因不夠錢要向財務公司借貸。 他憶述,沉迷賭博時的人生是在「賭、輸、借、還」中循環。

後來家人協助他還款數次,但他仍多次復賭,妻子決定離婚,媳婦亦因怕財務公司追債而改掉電話號碼。上班時他經過天橋很想跳下去,結束自己的生命,幸好有路人阻止,亦因此要入精神病院。入院後家人和社工一同到醫院開解他,他感受到家人對他的關心,於是下定決定戒賭。現在他和家人關係已修復並得到原諒。

陳生(藍衣者)因賭輸借還,致家庭破裂。(車耀開攝)

陳先生的個案只是冰山一角。「不賭廿一」大聯盟,收集6間前線戒賭機構的賭波求助比率,發現求助率由2004年的48.81%上升至今年60.45%,升幅超過10%。今屆世界盃決賽周,各間機構總求助人數為139人,曾參與賭波之人士為71.94%,球賽過後曾參與賭波的人士佔整體求助率上升至近8成。

「不賭廿一」大聯盟建議,加強馬會自我隔離機制。馬會容許在隔離者同意下, 戶口持有人可到各戒賭中心遞交申請,以減少持有人到投注站時受到引誘。另外加入「第三者申請隔離」的安排,由家人代為申請,如果隔離者要重新開戶,馬會必須通知其家人。

他們又認為,現時愈來愈多年輕人未成年已接觸賭博活動,年輕人求助人數有上升情況,他們建議加強公眾教育,如青少年預防賭博教育工作,讓社區人士明白賭博帶來的禍害,並在有需要時知如何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