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過海原來確曾在香港發生 掌故專家鄭寶鴻話你知【有片】

社會

發布時間: 2018/08/17 18:53

分享:

分享:

鄭寶鴻因此形容未有渡輪前港九兩岸市民是「老死不相往來」。(相片提供:團結香港基金「政策‧正察」facebook專頁)

香港大街小巷收藏了很多歷史故事,等待我們發掘,「政策‧正察」推出新一輯《香港變幻時》與掌故專家鄭寶鴻crossover,遊走香港最早發展的地帶:港島的中上環、灣仔、銅鑼灣,分享發展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水平和城市面貌。影片中更有珍貴歷史圖片,讓大家能古今對比,千萬別看漏眼啊!

今時今日來往維港兩岸可以話易過借火,你可以選搭渡輪、隧道巴士、地鐵,但時光倒流到開埠初期,過一次海並不簡單, 一程船費可能已是打工仔一天人工,鄭寶鴻因此形容港九兩岸市民「老死不相往來」。後來好一段時間,渡海小輪收費是「八仙」,正正是「八仙過海」。

香港早年亦依靠汽車渡輪接送私家車橫越維港,鄭寶鴻憶述在50、60年代,汽車渡輪經常大排長龍,動輒要等候一小時才能登船。直至1972年,紅磡海底隧道落成啟用,開啟了交通基建的新一頁。

鄭寶鴻憶述在50、60年代,汽車渡輪經常大排長龍,動輒要等候一小時才能登船。(相片提供:團結香港基金「政策‧正察」facebook專頁)

大型交通基建往往造價不菲,但鄭寶鴻總結數十年來的發展歷程,認為「基建做,好過唔做。」想當年建造紅隧和地下鐵時,亦遇到反對聲音,惟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及人口增加,今天實在無法想像當年若無興建這些交通基建,今天的香港會是什麼光景。

資料、影片及相片提供:團結香港基金「政策‧正察」facebook專頁

其他新聞

鄭寶鴻拆解中環由來 皇后大道中曾是沿海小徑【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