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全港15區蚊患響警號 油塘禾輋伊蚊肆虐速滅蚊

社會

發布時間: 2018/08/21 17:16

最後更新: 2018/08/21 18:06

分享:

分享:

食環署公布最新的全港蚊患指數,發現多地區蚊患響起嚴重警號,油塘、禾輋更「淪陷」,市民要謹慎防蚊。

登革熱肆虐,本港至今已有16人感染登革熱,食環署今日(21日)公布最新的全港蚊患指數,高達15.7%,當中15個地區的蚊患響起嚴重警號,而油塘、禾輋有近半地區「淪陷」,驗出有白紋伊蚊滋生,油塘、禾輋兩地蚊患指數分別高達45.1%及42.6%,達到「白紋伊蚊誘蚊產卵器指數」的最高級別第四級,呼籲當地區民要採取特別滅蚊行動,清除積水,避免蚊蟲滋生,亦可聘請私人滅蟲公司滅蚊。

食環署公布最新的全港白紋伊蚊誘蚊產卵器指數,7月份指數達15.7%,按月增4.4個百分點,顯示白紋伊蚊於社區滋生的情況略為普遍;署方自上月起將監察地區由52個增至57個,監察密度亦由每月一周增加至每月兩周,57個監察地區中,有15個地區的蚊患指數逾20%的警戒水平。

嚴重蚊患地區遍布港島、九龍、新界,當中以油塘及禾輋最誇張,蚊患指數別高達45.1%及42.6%,達最嚴重第4級別的蚊患程度,同時反映監察地區內接近一半的地方有白紋伊蚊滋生的情況。

(經濟日報資料圖片)

餘下12個地區包括將軍澳北、荃灣西、屯門西、九龍灣、九龍城北等,蚊患指數介乎20.2%至33.3%,即區內有逾1/5地方有白紋伊蚊滋生,屬第三級別蚊患程度;其中高樓林立的白領上班地點中環及金鐘同樣榜上有名,蚊患指數達24.5%。

另外,各主要口岸的每月白紋伊蚊誘蚊產卵器指數,亦由6月份的2.4%微升至7月份的2.7%。

食環署呼籲市民採取以下行動滅蚊:

  • 收拾處所,檢查處所內是否有容器積水;清除所有積水,並消除一切滲漏源頭;
  • 至少每周更換花瓶和盆栽墊盤裏的水一次,以防蚊蟲滋生,盡可能避免使用墊盤;
  • 蓋好所有盛水容器,以防成蚊接觸水面;
  • 妥善處置能載水的物品,例如空飯盒、空罐和輪胎;
  • 停止在晨運徑或政府土地旁貯水作灌溉用途;
  • 在車房防撞輪胎上刺穿數個大孔,以防蓄水,或改在停車位標上記號,以防碰撞。
  • 白紋伊蚊遍佈香港的市區和郊區,滋生蚊子的地方,既可以是空罐、午餐飯盒、棄置的輪胎、淤塞的排水明渠、容器等人造盛器,也可以是天然的樹洞、竹樹的殘段和葉腋。

食環署表示,十分關注蚊患情況,已於上述地區啟動跨部門滅蚊應變機制,與各相關部門及持份者協調防治蚊患工作。

此外,因應登革熱個案,食環署已針對性加強相關地區的防蚊滅蚊工作,包括派員到各患者居所及曾訪處500米半徑範圍內,進行霧化處理減少成蚊數目等;署方亦會於相關地方搜集白紋伊蚊樣本,作登革熱病毒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