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明生:去緬甸做義工

休閒消費

發布時間: 2018/08/27 04:00

最後更新: 2018/08/27 04:02

分享:

分享:

九個香港義工,今晚要離開Bago回去仰光,然後回香港。飯後大家話別過後,剩下我一個人去散步。昏黃的街道上電單車穿梭不停,那間小士多、那間茶店,我們都已經走了七次,因為這裏每晚公餘飯後沒有甚麼好做,大家都會相約一齊去散步。

一個人邊走邊回想,這次為「仁人家園」在緬甸起竹屋的一個星期,的確是一個與眾不同的旅程。我每個月都去旅行,這次居然不是為了名山大川,而是在緬甸的鄉村用自己的雙手建築了一間竹屋,送給五口之家的緬甸農民。

韓裔美國人Hanna帶同姪女來做義工,她告訴我:「自己最難忘的是,緬甸人的物質的確很缺乏,但是另一方面他們也很豐富,令城市人相形見絀,就是他們擁有一個強大的社區支持。我們在大城市生活,往往鄰居是誰、樓下是誰也不知道,但是今天見到全村的村民走來慶祝這家人的新居入伙。這個舉動很簡單,又不費分文,但就令我十分感動。」

另一個義工是政府醫院的眼科醫生Geoffrey,已經是第三次參加「仁人家園」的活動。他白皙的一雙手是最重要的搵食工具,操作十分昂貴的眼科儀器,現在要做擔泥水、搬磚塊這些粗重工作。他說:「最大的滿足感是來自於自己動手起一間屋,實實在在。這次我才明白,原來緬甸太窮,用不起磚這麼昂貴的東西起屋,只會在地基用磚,成間屋就用最就手的便宜竹子。這次最辛苦就是天氣太過炎熱,但我反而嫌這次的時間太短。」

(本欄逢周一刊登)

原文刊於《晴報

撰文 : 項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