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海污水現抗生素  超學界指標19倍

社會

發布時間: 2018/09/18 17:44

分享:

分享:

浸大生物系高級講師鍾姍姍建議,現時市民在棄置抗生素前,應拆開包裝及加入廢料,並加入密封容器,延緩抗生素流入海洋。

浸會大學團隊2015及16年分別於3個堆填區抽取滲漏液(俗稱「垃圾汁」)化驗,全部發現有抗生素殘留物,其中新界西堆填區的滲漏液會排出海洋,但經污水處理後每公升仍含有1259納克抗生素環丙沙星(CIP)。有學者早前訂立指標,每公升含64納克環丙沙星已經可以產生抗藥性細菌,換言之新西排海污水抗生素為指標的19倍,威脅公眾健康。

研究團隊考察的3個堆填區是新界西堆填區(亞洲最大垃圾堆填區之一),以及已關閉20年的望后石堆填區和船灣堆填區。領導團隊的浸大生物系高級講師鍾姍姍分析,這些殘留物在海中有機會影響微生物和魚類,從而進入人類食物鏈,增加抗生素抗藥性風險。她建議,政府推行舊藥回收計劃,減少家居棄置抗生素,同時可以考慮將舊抗生素轉至青衣化學廢物處理中心焚化,令其成份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