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現全球首宗鼠戊肝傳人個案 袁國勇警告或屬大爆發前訊號

社會

發布時間: 2018/09/28 18:04

分享:

分享:

袁國勇(右)公布本港全球首宗大鼠戊型肝炎病毒傳人個案。(曾耀輝攝)

港大醫學院發現全球首宗大鼠戊型肝炎病毒傳人個案,一名56歲男病人去年接受肝移植後,肝功能持續異常,排除甲、乙、丙肝及巨細胞病毒感染後,透過特製基因測試,證實感染只曾在老鼠發現的戊型肝炎;認為或經進食受污染食物、接觸患鼠糞便或被患鼠咬過所致,與遺肝移植無關。

該名56歲乙肝男患者去年5月,於瑪麗醫院接受遺肝移植後2個月,肝功能持續異常,惟未見新肝出現排斥反應,經檢測排除甲、乙、丙肝及巨細胞病毒感染。院方後循病毒性肝炎方向作檢驗,發現患者對戊肝病毒抗體呈陽性反應,惟卻非感染人類常見的A型戊肝。

院方遂發展新檢測方法,發現患者糞便、血液及肝組織樣本基因排序,均與C型戊肝相近。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解釋,C型戊肝僅於大鼠體內發現,亦因「物種障礙」未曾傳人,惟病人體內病毒基因排序與常見A型戊肝相差5、6成,相反與C型戊肝卻只差6.3%,有理由相信是首宗大鼠戊肝傳人個案。

港大研究團隊到患者住處採環境樣本,未發現帶有C型戊肝,惟發現食環署過去採集的一個老鼠樣本帶戊肝病毒。袁稱,患者住處近垃圾槽,亦見有老鼠糞便及可供老鼠走動匿藏的水渠:「有哂環境因素供老鼠繁殖。」

患者確診後獲處方利巴韋林治療,現已康復及出院。至於如何受感染,袁國勇解釋,病人感染戊肝與遺肝移植無關,相信或經進食受污染食物、接觸患鼠糞便或被患鼠咬過所致,惟仍難確定感染原因:

是否長時間於大鼠體內有基因改變,令病毒可跳入人體,定或是免疫系統差的人易受感染,現時仍需研究。

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臨床助理教授薜達認為,現階段未有證據顯示出現大規模疫症爆發;不過袁國勇則形容是次事件屬「wake up call(警號)」,可以是大爆發前的訊號,籲公眾勿看輕事件。

他直言,沙氏過後至今香港整體衞生情況轉差,鼠患問題嚴重,「老鼠大過隻貓」,雖然患者住所的黃大仙區鼠患指數僅1%,認為數字未必能夠反映實際鼠患情況。袁又指已跟醫管局聯絡,若其他醫院發現原因不明肝炎,可轉到瑪麗醫院接受新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