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四生研發熱救生衣 遇海難可保體溫1小時
Net+
發布時間: 2018/10/03 19:56
最後更新: 2018/10/10 18:17
現代輪船上雖有救生衣,但原來多數海難遇難者並非溺死,而是穿着救生衣狀態下低溫致死。創新科技署將於11月舉辦「創新科技嘉年華」,當中有中學生發明發熱救生衣,可保持體溫約1小時。
該「緊急救生一小時」救生衣由順德聯誼總會翁祐中學中四生葉寶瑩和蔡培琳發明,二人看過2015年歐洲一宗小型船船難的新聞,29名死者中有27人因低溫致死,後翻查國際海難救助聯合會資料,發現每年有8成遇難者死於低溫,激發她們研究救生衣。
救生衣由3層物料組成,最底層為「超冷凍」醋酸鈉溶液暖包,中間為「雞尾酒」式放熱包,穿着者先按動「超冷凍」暖包內的金屬條產生化學反應放熱,「雞尾酒」熱包隨後能自動發熱,並使醋酸鈉溶解進行循環放熱,可在冷水中維持40度約1小時。而最外層為浮料,讓穿着者浮在水上。
葉寶瑩指,他們花了約1年時間研發,中途最花時間的是調配化學物比例,又指未測過發熱時間的極限,因數據顯示由發出求救信號至救援到達平均需1小時,認為暫已足夠。她們現打算尋找3D打印技術,把「雞尾酒」熱包的顆粒與浮料結合,製造出球狀浮料,提高化學作用效率。
兩人的作品將於下月3日至11日科學園「創新科技嘉年華2018」展出,同場也有由她們的同學發明的智能升降機,能按滿載情況「飛站」,詳情可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