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患厭食症到營養師:教減肥不如教人健康【有片】
發布時間: 2018/10/12 11:50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39
營養師Mandy Wong(王敏寧)小時候曾患厭食症,身高156cm的她,最輕時體重不足30kg,需即時轉介看營養師。當年的營養師卻因循冷淡,令她長大後立志要成關心病人的營養師。
Mandy當上營養師後,回想當初感受殊深稱,要改善健康,是視乎個人狀態和需要,不能一刀切減肥就是選低熱量、增肥便揀高熱量。
當年她厭食症維持了1年多,意外這經歷像顆種子在她中心植根,認識了營養學,之後分別在IVE及港大完成營養學課程,取得營養學家資歷。聽聽她親自講出經歷:
營養師不只教減肥
不少人誤解,營養師只幫人減肥,Mandy常呼籲不只如此:「我兩年IVE兩年港大,營養學中沒一科是專教減肥,出來工作也赫然發覺大部分是教人減肥和計卡路里,有少少無奈。」
她續稱,肥胖確是有需要改善,但減肥不代表一切。營養師的角色,最重要是帶給人健康,而減肥是為健康,令身體輕盈只是副產品。
低卡未必健康
工作兩、三年後,她往加拿大流浪1年多,當地有食物營養博覽會、研討會,Mandy必定出席。漸體會到,人們所講的營養不單是看數字,如卡路里。
這時期也反思了很多,就算是減肥是否只單純看卡路里已夠?這肯定不對,如卡路里低,但成分差如有大量添加劑,自己都不想介紹給別人。
她舉例,有沙律醬和雪條標榜低脂,但內裏都是人造糖、色素、酸度調節劑、穩定劑等,吃進肚子不是食物而是化學劑。又例如有些人為減肥狂食蒟蒻麵、蒟蒻啫喱,無疑蒟蒻飽肚又低熱量,亦表示它不能為身體供給營養。
撰文 : 周美好 TOPick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