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2018】林鄭月娥第二份施政報告新聞總覽

社會

發布時間: 2018/10/18 03:00

最後更新: 2018/10/30 00:56

分享:

分享:

施政報告將推出逾250項惠民新措施,特首林鄭月娥將發表上任後第二份施政報告。

施政報告2018你受惠多少?特首林鄭月娥於本周三(10月10日)發表上任後第二份施政報告,不少市民期待她提出的250項惠民的新施政,當中涵蓋土地房屋、醫療、福利、安老、民生等市民關心的議題,本報在施政報告發表的前夕、作出前瞻報道,亦在施政報告發表後,作出詳盡報導,讓讀者了解最新施政報告的內容以及分析。

10月30日

拓稅務優惠吸才 貿戰下航運生機

10月25日

港推動創科政策 6方面需更到位

10月24日

填海造地如超級麵粉 未規劃易發展

10月22日

撤MPF對冲 實施前恐爆裁員潮

10月19日

明日大嶼絕地反擊 挽港逝去機遇

高地價礙城市更新 造島僅杯水車薪

10月18日

明日大嶼穩賺利民 勿為反而反

10月17日

林鄭:明日大嶼分段進行 先研千公頃填海

推動創科 官產學研4方向對症下藥

土地共享增地積比 荒地活化三贏

10月16日

觀望公私合營計劃 上季補價挫2成

人工島 全建資助出售屋

施政報告致謝動議 通過機會大

明日大嶼僅幌子 布局發展農地?

10月15日

明日大嶼首階段 造價逾1300億

土地共享先導計劃 審批3部曲保公平

團結基金:賣15%填海地 可抵5千億造價

投資人工島 比發展棕地更划算

港府要以理據 釋「明日大嶼」疑慮

唔填就笨啦!

10月13日

短中長期供應61萬伙 填海接力

公務員合作社重建 集中筲箕灣土瓜灣

論效益風險 沿岸填海勝人工島

造地刻不容緩 「為下一代選對的路」

陳帆:三隧分流得來不易 難修改

5億資助巴士 裝限速器穩定系統

大企業紛響應 產假延長至14周

施政報告評分跌 社聯:扶貧交白卷

陳肇始:倘有共識 研禁傳統煙

10月12日

林鄭:研發債券 籌「明日大嶼」資金

同樣填海1700公頃 兩代玫瑰園比拼

產檢無病假紙 擬享有薪病假

高小女生免費打HPV 兩年打兩針

診所打3針最貴萬元 部分缺貨

撤MPF對冲被指複雜 羅致光:提供計算工具

隧道費擬免 新巴城巴:無意降加幅

陳肇始:年輕人吸電子煙趨升 決全禁

中醫院明年招標 西醫團隊作支援

聶德權:23條立法未有時間表

明日大嶼經濟效益巨 遲疑愧對下一代

10月11日

「現在無將來會有」 大嶼變新玫瑰園

私樓市場吹甚麼風?

資助屋7426伙 目標家庭「供得起」

勞處增聘人手 加快輸入外勞

10億注資電影基金 資助擴至中型電影

林鄭:在港加強樹立「一國」意識

運房局倡分拆 新局統籌房屋土地

5億挺部門用科技

強化聯繫一帶一路國 東盟成重點

應對貿戰 增措施助中小企

落實明日大嶼 重奪房屋主導權

6.5億擴建山頂纜車 推創意旅遊

天水圍東涌街市 落實選址

10月10日

施政報告 料推動公私營合拓農地

250項新措施 封面依舊天藍色

有為拓地建屋 緩解蝸居困局

施政報告 市場將如何解讀?

房協未補價單位 研效星「大屋換細」

未來5年公營屋 僅建9.75萬伙

優化職津首半年 收4.5萬申請

逾百公校裝冷氣 年涉3.7億

關愛基金擴闊 極貴藥物資助

10月9日

醫療券有望擴至大灣區 助跨境安老

施政報告前夕 二手樓價減幅擴

施政報告須綢繆 減貿戰對港傷害

林鄭有解答嗎? 供應 辣招 限購 租管……

施政報告公布前 15團體提10訴求

在職家庭津貼推出首半年 錄申請4.5萬

政府落實每年3.7億元 向所有公校提供冷氣設備

10月8日

林鄭寫完施政報告 聚焦3大範疇

林鄭的抉擇 公私營樓比例

10月6日

工廈採光難解決 改建成本每呎逾千

照顧者欠支援 團體促增社福開支

工廈改過渡屋 料每伙200呎租3千

去年5招增過渡屋 統籌不力成效存疑

10月5日

港拓智慧城市 開放數據不足捱批

發展智能建築抗天災 港乏人才

資助出售房屋 幾時賣?有幾多?仲有……

房屋醫療待搶救 港棄空談追落後

10月4日

施政報告料交代填海 詳研5選址

林鄭短中長期房策 增供應紓地荒

鐵路上蓋建公營屋 黃遠輝認同

港銀彈力谷AI 孕育獨角獸商湯

社聯南昌組合屋明年底入伙 另覓兩地望建300單位

10月3日

公私合作釋地快 擬採雙把關機制

公私營合作建屋 你三我七?

撤MPF對冲 政府補貼加碼至近300億

港虛擬銀行區塊鏈 居亞洲前列

覓臨時地做過渡房屋 東九工廈改建可望提供500單位

不吃不喝4年多儲首期買158呎納米樓 政黨促公私營比例增至7:3

鄭泳舜建議 深水埗興建200個過渡性房屋新選址

10月2日

港生物科研紮實 惟欠資金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