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2018】林超英:當局硬要建人工島 須防禦10米以上湧浪

社會 17:49 2018/10/14

分享:

分享:

林超英指如當局硬要建人工島,須防禦10米以上高度湧浪。(資料圖片)

特首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提出「明日大嶼」願景計劃,建議在大嶼山對出中部水域興建面積達1700公頃的人工島,而政府消息人士直言人工島及基建設施的造價「4000、5000億走唔甩」,有不少人擔心工程超支會耗盡財政儲備。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繼日前重申「人工島不建最好」後,昨日(13日)再在其網誌撰文指,如當局硬要建人工島,須防禦10米以上高度湧浪,以免出現較杏花邨及海怡半島更難堪的場面。

林超英指,團結香港基金有關東大嶼山人工島的報告,在「波浪和風暴潮」標題之下,展示了一張模擬計算圖,並稱:「被南面現有的島嶼屏蔽,颱風期間的波浪高度限於約2米,足以確保人工島的風暴抵禦能力」,對於風暴潮則沒有任何文字。而天文台曾在橫瀾島量度過海浪高度,1971年颱風「露絲」打爛儀器前量度得最大浪高是10.4米,周期約12秒,反映是遠道來自颱風的湧浪。

林超英指,颱風「山竹」襲港期間在香港島以南海怡半島屋苑拍得的錄像所見,浪頭高達10層樓,指當局如硬要建人工島須防禦10米以上湧浪。(林超英網誌)

他表示,相對來說較大的浪高數字來自位於香港以南的颱風,廣東沿岸相應的風向大致偏東,颱風吹起的湧浪從東面入侵,可以從橫瀾島與擔桿列島之間的海域吹入香港島和大嶼山以南的海域,去到海怡半島及人工島方向,雖然擴散會令海浪能量分散,但是由深海走向淺海,波浪的高度會升高,兩者互為抵消,故人工島及海怡半島的海浪或較橫瀾島略打折扣,但亦不會相差太多。

林超英再次批評,團結香港基金報告以一次無具體說明的所謂颱風模擬計算,作出浪高只有約2米的結論是輕率及嚴重的低估,反映他們不懂氣象學及海洋學。他說:

基於橫瀾島實測數據和統計推算,如果硬要建人工島,恐怕必須設計針對10米以上高度湧浪的防禦工程,以免出現比杏花邨及海怡半島更難堪的場面。

香港經濟日報 App

免費即時新聞

立即掃描

搶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