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門河年逾1750萬件塑膠垃圾沖出海 環團籲全面停用即棄餐具

社會

發布時間: 2018/10/18 13:09

最後更新: 2018/10/18 17:34

分享:

分享: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陳可淳指,海洋垃圾的源頭難以跟蹤,但河流的垃圾100%是港人產生的垃圾。(經濟日報記者攝)

城市垃圾透過雨水渠流入大海!綠色和平的全港首個河流塑膠污染影像分析研究 ,發現大量城市垃圾經主要河道流入大海,單是城門河大圍段每年就有逾1750萬件塑膠垃圾入海。

綠色和平於今年8月實地考察包括城門河、林村河、大埔河等9條主要河道,其中在城門河大圍段連續8日放置縮時相機,再根據影像分析調查推算出城門河的垃圾,總結出34小時的影像,發現找到的垃圾96%是塑膠,全部源自日常使用的垃圾。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陳可淳指,影像分析調查,研究人員用肉眼數出片段中的塑膠垃圾,調整過數算錯誤、以及有政府清潔船撈起垃圾等可能出現的誤差,把數出垃圾數目打六折;再把垃圾數量乘10,反映尺寸較小、難以用肉眼觀察的小型塑膠。

綠色和平的全港首個河流塑膠污染影像分析研究 ,發現大量城市垃圾經主要河道流入大海,單是城門河大圍段每年就有逾1750萬件塑膠垃圾入海。(綠色和平提供)

結果發現,城門河大圍段在沒有降雨的日子,每日排放最少4.8萬件塑膠,推算每年就有1700萬件塑膠流入大海。

而研究的8日中,其中一日天文台掛上三號風球,降雨達88毫米,調查發現降雨後的膠量比平日多一倍,平均每分鐘有56件塑膠衝出大海,當中包括餐盒、餐具、膠袋、膠樽等即棄塑膠製品。

陳可淳指,選取城門河作研究是因城門河較長、多人口在附近聚集,附近有40萬居達民及28萬非常居住人口,「而城門河就一條大直路咁流出大海,直入吐露港,最具代表性。」

環團分析,香港的城市設計,是雨水渠直接連接河流,一旦垃圾太大量、太輕、或是垃圾桶太滿,垃圾就有機會跌落雨水渠,沿河流排出大海:

塑膠有1000個原因流入海,無可能用1000千個方法去解決,最根本就係由源頭減少產生即棄塑膠。

環團分析,香港的城市設計,是雨水渠直接連接河流,一旦垃圾太大量、太輕、或是垃圾桶太滿,垃圾就有機會跌落雨水渠,沿河流排出大海。(綠色和平提供)

陳指,海洋垃圾的源頭難以跟蹤,但河流的垃圾,是100%是港人產生的垃圾;而現時分分秒秒都有城市塑膠沖入大海,「一條河都咁嚴重,可見快餐店全面走塑有迫切性」。

陳又指,各個河道最後流向極具生態價值的地方,例如米埔及設有蠔田的后海灣及以海產出名的流浮山一帶,同時另有研究在流浮山的生蠔發現疑似微塑膠。

環團補充,即棄餐具是促成海洋塑膠污染的主因之一,卻一直是漏網之魚,促請快餐業源頭減廢,全面停用即棄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