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成中小學生睡眠不足 10年倍增

社會

發布時間: 2018/10/28 23:50

最後更新: 2018/10/29 00:05

分享:

分享:

研究顯示,中小學生有睡眠習慣成人化問題,6成睡眠不足,更結合失眠、情緒病等各樣問題,病情日趨複雜。(資料圖片)

開學將近兩個月,學生面對排山倒海的功課,測驗默書亦接踵而至。研究睡眠醫學約30年的中大教授指出,本港中小學生有睡眠習慣成人化問題,近6成中小學生睡眠不足,10年間倍增,病情亦轉趨複雜,臨床所見多達3至4成求診者是青少年。

教授認為背後成因與虎爸虎媽、學生補習多等息息相關,並慨歎香港人對睡眠的重視程度愈來愈低,不少人認為睡得少代表勤力,是很大的謬誤。

常見睡眠問題包括失眠、睡眠不足、渴睡症、夢遊及睡眠窒息等。中大精神科學系教授榮潤國稱,睡眠不足影響深遠,更與情緒差、肥胖症、高血壓及癌症等多重疾病有莫大關係。他指,睡眠不足人士比正常人患抑鬱風險高2至3倍;失眠亦與情緒差、抑鬱症等有關。

「10年前,只有30%中小學生睡眠不足,現在卻增至近6成。」他引述過去研究稱,中小學生有睡眠習慣成人化問題,病情亦轉趨複雜,因病症往往結合失眠、情緒病等各樣問題,增加治療難度。

他說,小學生一般需要睡至少9、10小時,但現時一般只睡7小時,甚至更少;中學生一般需要8、9小時睡眠,但現在往往只睡6小時,相當於成人每日建議睡眠時間。

除了睡眠不足,榮潤國指,現時約4%小學生有失眠問題,即每星期有至少2、3次在床上輾轉反側,久久不能入睡。他指出,當學生踏入青春期,失眠問題更加嚴重;9%男生有失眠問題,女生更易中招,當中有12%失眠,主因是女生於青春期情緒變化大,對人際感覺更加敏銳,故女生失眠的機會高4成。

據他臨床觀察,現時10個針對睡眠問題的求診者中,有3、4個是青少年,但10年前只有1人。榮潤國2年前曾遇一名高中女生,因家庭壓力等,生理時鐘變得混亂,有時一天可以睡15至16小時;患上渴睡症亦影響情緒,出現自殘、𠝹手等行為。

另有一名高中男生於美國常春藤盟校讀書,但因壓力大,他又希望保持優秀成績,故認定睡覺是浪費時間,進而偷食興奮劑保持精神。 然而,睡眠不足加上壓力,男生最後患嚴重抑鬱,有自殺及自殘行為,需要停學。 

受害者愈來愈多,他認為與現今父母多虎爸虎媽有關,而孩子用在補習時間增加,致放學回家後仍需趕工,令睡眠不足。另外,電子產品愈來愈普及,小朋友熱衷打機,亦延後睡眠時間。他慨歎,基於文化背景,社會更存謬誤,認為睡得少代表勤力,睡得多則代表懶惰,蘊含歧視成分。

榮潤國說,現時醫學概念均屬日間醫學,重視者不多,更有很多人認為睡覺是常識。「其實我們每天用上三分之一時間睡覺,怎會不重要?」他深信,睡得好、睡得夠是基本需要,只盼能用餘生真正改變香港睡眠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