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學歷獨老孤單離世 服務者籲把握最後機會與親友說句「多謝你」

社會

發布時間: 2018/10/30 18:23

最後更新: 2018/10/30 18:28

分享:

分享:

本港人口老化問題愈來愈嚴重。(經濟日報資料圖片)

日本近年出現「寂寞死」、「孤獨死」之詞,而人口老化問題愈來愈嚴重的香港,亦正面對這類問題。由雜誌編輯轉投生死教育行列的愛百合牧養總監吳思源表示,隨著戰後嬰兒潮出生一代慢慢步入晚年,他坦言收到不少屬高學歷及單身的獨居個案,部分雖然面帶笑容安詳在家離世,但往往令在世的親友感到難過或遺憾,所以希望晚晴人士在生命走到最後階段,不但要好好籌劃自己,也希望他們完成最後願望離開世界時,為在世者帶來無憾。

一班從事晚晴服務的工作者參與基督為本基金「誠心所願」晚晴服務工作坊。

吳思源又指,他一般教導送別至親最後幾天,應把握最後機會與親友話別,即使他們在病榻中彌留,仍能聽見大家對他的愛,感受到被愛,亦要好好珍惜最後機會說:

1. 我愛你
2. 多謝你
3. 我已寬恕你
4. 請你原諒我
5. 再見,願在天間最美國度相見

一班從事晚晴服務的工作者參與基督為本基金「誠心所願」晚晴服務工作坊,分享工作體驗,並期望政府及商界能增撥資源,協助晚晴病人到寧養院舍或容許在家離世,使他們可以有尊嚴地面對死亡,而長遠希望保險業界及政府部門能推出產品及服務,紓緩本港醫療體系沈重的壓力。

本港人口老化問題愈來愈嚴重。(經濟日報資料圖片)

與會者均認同,香港在寧養及善終服務工作資源不足,更落後於世界其他地方。香港老年學會長梁萬福醫生表示,目前本港公私營的寧養病床合計約500張,實在難以應付每年數萬人離世的速度,其實很多院舍花資源及時間為長者定期抽血和做檢查,但何不將資源用於做好寧養或善終服務,而他亦鼓勵保險業界可考慮推出寧養保險,讓晚晴人士可在預設指示下,有尊嚴地離世。

基督為本基金創辦人盧炳松。

靈實司務道寧養院統籌社工李瑞昌表示,近年工作最大挑戰是離世者往往走得很急,社會投放太多資源在救治重症病人上以延長生命,卻迷失了生命的價值,其實是否應該將更多資源投放在紓緩治療上,讓晚晴人士好好想想在人生最後階段,有什麼希望完成,而面對不只是受壓的病人,其家庭及家屬感受亦要關顧,所以心無罣礙,離開塵世,有質素的道別對離世者及其家人更為重要。

事實上,有晚晴人士家屬每月花數十萬、甚至過百萬在不能逆轉的康復路上,而最終數月才轉到寧養院舍,驚覺花費只是每月8萬至10萬元,所以業界希望政府能好好增撥資源在寧養及舒緩服務方面,並要以新思維去面對人口老化所帶來醫療體系的沈重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