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走入小學伴學生讀圖書 港大學者:動物對小朋友成長尤其緊要

親子

發布時間: 2018/11/28 11:17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37

分享:

分享:

「童狗有話兒」伴讀計劃,同學會代入狗兒和狗主的交往情節。

港大學者黃蔚澄博士(臨床心理學家)有見港童壓力大,希望推廣西方社會普及的動物入學校課程概念,提升小學生精神健康,他將動物帶入學校—黃大仙天主教小學,與小學生們一起伴讀,小學生因此可提供學習興趣。

由他設計的「童狗有話兒」伴讀計劃,是採取真狗故事撰寫的6本繪本發展,現有3間小學參與,同學會負責讀書給狗聽,從中代入狗兒和狗主的交往情節,慢慢明白人和動物應該共融,參與的黃大仙天主教小學老師感到課程開心,能讓孩子建立同理心。

學生會先閱讀故事,再分組向狗兒朗讀,及由狗主帶領同學回答故事問題。(曾有為攝)

「童狗有話兒」計劃情商到動物機構安排受訓狗兒和已認可的狗主義工參與,導讀教材是由港大專家設計,而繪本內容是真狗真事,包括解難、社交、離別及情緒管理等主題,第4堂的繪本《淡定很淡定》主題是社交,講述小主人應如何成為狗兒的好朋友。

該校校長舒敬(左)及袁主任支持計劃。

導師會分別教授孩子跟狗親近的禮儀,請學生推敲狗兒各類肢體動作反映了牠們的生存需要,學生也會現場實踐如何跟同學溝通;而活動戲肉是狗兒入場,聽小朋友讀書。

黃蔚澄博士(港大社科學學院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授)是爸爸,他謂自己研究領域是防止自殺及精神健康有關,早已感到動物對小朋友成長尤其緊要。

港大學者黃蔚澄博士(臨床心理學家)。(受訪者提供)

而該計劃也是他對10年前離世愛犬的承諾。

我答應為牠關注香港動物,後來接觸到關注動物權益的機構,嘗試把動物放入精神健康的小學課程中。

書中的主角淡定是單眼狗,曾被遺棄,後來變成治療犬,他謂淡定曾現身校園,小朋友面見真狗,感受會很深刻。

一些曾被視為沒價值的動物,在被人幫助、關愛後,會變成可幫助別人角色,當小朋友日後遇到挫折,希望有機會回想這些真狗的經歷。

同學對故事中的單眼狗,感到很親切。(曾有為攝)

黃博士特別關注孩子情緒健康,他強調今天小學教育太目標為本,課程編排太密,就是閱讀也帶有很多目的。他希望計劃能傳遞一種信念:孩子的學習要有空間,也不一定要很艱辛才學到,愈開心放鬆學得更有效。

雖然6堂課並不足夠,但起碼看到學生是很快樂,這已達到計劃初步的目標。

同學投票好朋友的3個重要特質。(曾有為攝)

開始關心同學

狗主之一Regina觀察到個別小朋友由第一堂課很怕狗,後來很捨不得牠們。再者,同學讀書是各顧各讀,到第4堂已自然懂得遷就別人讀書節拍及幫助拍檔朗讀,合作無間。

撰文 : 胡麗珊 TOPick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