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裝合成建築可省3成施工時間 金門建築:適用於過渡屋及永久房屋

社會

發布時間: 2018/11/26 18:51

最後更新: 2018/11/26 18:53

分享:

分享:

位於九龍灣零碳天地的「組建城」,現時公眾可預約參觀。(建造業議會圖片)

建造商「金門建築」,近期成功建成全港首個以「組裝合成」(MiC)方式興建的建築物。以10個組件箱裝嵌成2層高的「組建城」,位於九龍灣零碳天地,現時公眾可預約參觀。金門建築認為,MiC建築方案跟傳統建築相比,可減低施工時間3成,更可把組件建造工序,放在內地進行,減少現場施工出現噪音、塵粉等干擾,也可提升工程質量。

「組建城」組件於內地工廠完成及試行裝嵌,之後把組件運到香港組裝,只花了3個晚上的時間,即完成裝嵌。「組建城」內有各種示範單位,包括酒店房間、旅舍房間、長者之家房間、一房及三房住宅單位。金門建築項目經理盧玉權認為,日後MiC建築法,可用於興建臨時過渡屋及永久房屋,以至酒店等用途;他舉例,3房MiC單位可建樓面約700餘呎,一房單位可建400至500呎。

盧玉權(左一)指,以MiC建築法建屋,現時牽涉較高運輸成本。(經濟日報記者攝)

成本方面,盧玉權指MiC建築法是「有貴有平」,但現階段仍跟傳統行業有落差,例如是將組件由內地運抵本港的運輸成本較高。他再舉例,若現時採用MiC的組裝箱建屋,闊度不可超過2.5至2.8米,以便日間以陸路運輸,否則大型組裝箱就要在夜間運送,運輸成本較長、所花時間也較多。

盧又補充,採用MiC建築法也會涉及於外牆及天花等地,利用水泥板固定建築物;而MiC也需利用更多樁柱,固定組件箱。他透露,政府也鼓勵建築業界多使用MiC建屋,因此正諮詢業界,日後使用MiC建屋的建築物,或輕微放寬地積比,現有待政府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