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博覽館開幕免費參觀 林鄭:體會新聞工作者求真求是精神

社會

發布時間: 2018/12/05 13:06

最後更新: 2018/12/05 16:53

分享:

分享:

亞洲首間以報業、電台、新媒體發展歷程、籌備10年的「香港新聞博覽館」(Hong Kong News-Expo)今日(5日)開幕,明日(6日)起開放予市民預約參觀。館內設有專題展覽區,介紹香港開埠以來新聞媒體的發展過程;館內亦會展示電台記者使用的錄音設備及電視新聞直播室的混音機。

特首林鄭月娥今日(5日)出席開幕禮致詞指,特博覽館的建成代表了香港對新聞的重視,對有份促成港島屈字可數的活化「包浩斯」(Bauhaus) 建築風格街市,感到興奮,希望市民參觀後可以體會新聞工作者求真求是精神,並強調評論可以自由,但事實必須神聖。

她在參觀後又指,對博覽館最深刻的是可以看到,媒體在同一件事情上,會有不同的報道,可讓市民從多角度知悉及理解同一單新聞。

國學泰斗饒宗頤約2015年所提(車耀開攝)

博覽館四周曾為十六家報紙發祥地,門牌是已故國學泰斗饒宗頤提字。博物館董事局主席陳祖澤指,他們原只想到落戶西九,後於時任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建議下,考慮三級歷史建築中環必列啫士街街市。

(車耀開攝)

開埠以來的新聞史料眾多,僅在三、四十年代,港九一度有上千份報章,有報章曇花一現,試過短至三幾天,也有報章改過多個名字。基金主席陳淑薇慨嘆,業界過去散失了不少珍貴記錄,呼籲公眾捐出有價值的新聞材料。

按政府的《香港便覽》,截至今年7月底,本港共有78份中、英、日語日報和573份期刊,還有三家本地免費電視節目服務持牌機構、兩家本地收費電視節目服務持牌機構、14家非本地電視節目服務持牌機構、一家政府電台,及兩家商營電台。

香港新聞教育基金成員2008年參觀華盛頓新聞博物館後有在港建館理念,13年參加「第3期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從15個團體中脫穎而出,獲准活化必列啫士街街市,發展新聞教育中心,再得到立法會撥款8,530萬元翻新。

開館首3年,賽馬會每年最高資助250萬元,辦中學生傳媒教育活動;政府亦會於營運首兩年,提供最多500萬元維修資助。

博覽館現每星期開放6天,暫僅接待受邀團體,至本月底起接受網上個人預約免費參觀。館方估計每年可吸引10萬參觀人次,惟受娛樂場所牌照規限,每天最多接待約百多人。

「香港新聞博覽館」fb的資料顯示,博覽館現階段已接獲眾多教育界及專業團體預約,由於12月內大部份預約名額已滿,公眾人士需留待12月底,方可登入香港新聞博覽館網頁登記預約。

香港新聞博覽館

  • 開放日期:星期二至日(每周開放6天),逢星期一為休館日為;星期六、日共提供7個免費導賞團
  • 開放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7時
  • 收費:免費參觀,參觀者須網上預約,館內部分服務、設施需另外收費
  • 地址:中環必列者士街2號
  • 交通方法:港鐵上環站E2出口/西營盤站C出口,步行約15至2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