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帥青:老師防自殺培訓 助偵測高危學生

City

發布時間: 2018/12/06 00:10

分享:

分享:

作者Facebook專頁

一名中四男生去年輕生,法庭前日讀出其遺書,反映其抑鬱已久。逾8成自殺高危者會透露至少一種先兆,港府需加緊培訓教師偵學生異樣,防止悲劇再發生。

中四男生去年在測驗前一天曠課,訓導老師當晚向其致電,指可能要記他大過,男生隨後被發現墮樓身亡。死因庭前日展開研訊時,傳譯員讀出其遺書,死者表示沒有人告訴他怎感受世界美好、已無法再堅持下去、無法回報父母。 

教育局文件《學校處理學生自殺問題電子書︰及早識別、介入及善後》指出,逾8成自殺身亡個案會發出至少一項警告訊號(見表),包括強烈自責、無心向學、自我孤立等,亦會呈現多種生理徵狀如全身痛處及飲食失調,及早識別後可更有效提供支援。

在今次個案中,輕生學生曠課後曾被告知可能要記大過。然而,無故缺席絕非一定是紀律問題,美國國家學校心理學家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hool Psychologists)的指引中,特別強調拒學(school refusal)與逃學(truancy)有別,前者起因是焦慮及抑鬱,後者才是出於偷懶等原因。

該項指引為教師提供拒學先兆及處理方式等資訊;拒學行為時下亦被美國精神醫學會《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歸類為分離焦慮(separation anxiety),患者可獲保險公司賠償。

本港教育局去年針對教師實施「守門人」計劃,訓練他們及早識別高危學生,正是正確方向;外國要求則更嚴,美國印第安納州今年修訂法例,強制要求任教小學5年級及以上的教師,須每3年至少接受一次防止自殺訓練。

不過,本地學業壓力沉重,或令作為守門人的教師愛莫能助。香港青年協會去年調查顯示,63%教師認為無暇與學生溝通;進步教師同盟成員陳智聰指出,本地教師每星期需任教30個課節,連空堂也要開會及備課,沒有空間與學生傾談,促請教育局增加常額教師。

今次事件的死者據悉曾透露,覺得自己因成績差而不被重視,可見校園更需為學生減壓。美國列剋星頓中學去年有學生不堪壓力自殺後,校方推出一系列減壓措施,包括移除班級排名、推廣瑜伽課程等,冀改變激烈的競爭文化。

據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本地19歲以下人士自殺由前年的24宗,激增5成至去年的36宗。教育者有責訓練自己及早識別自殺先兆之餘,更應着手為學生減壓,防止悲劇再現。

自殺7大警號

  • 學習退步:成績突然下跌、無心向學、經常缺席或逃學
  • 提及死亡:直接表達死亡念頭、間接地表達厭世及無助
  • 情緒轉變:強烈罪疚感、怨恨自己、情緒暴躁
  • 重大事故:最近失去對自己重要的人,例如親友或情侶
  • 離群孤立:孤立自己、對周遭事物、活動及朋友提不起興趣
  • 生理徵狀:愈趨身體不適如痛楚及疲倦、不注重個人生或儀表
  • 高危行為:濫藥、酗酒、頻繁傷害自己

資料來源︰教育局特殊教育分部教育心理服務組

撰文 : 沈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