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症室加價後整體求診人次降4.4% 惟緊急個案輪候時間不跌反升

社會

發布時間: 2018/12/07 16:06

最後更新: 2018/12/07 16:21

分享:

分享:

急症室加價後整體求診人次降4.4%,但緊急個案輪候時間不跌反升。(經濟日報資料圖片)

醫管局急症室服務在2002年11月開始收費,並在去年6月18日調整收費由100元至180元,加價後急症室整體求診人數雖下跌,但為人詬病的長輪流時間問題卻未有改善,其中緊急病人的輪候時間更不跌反升。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感染及應急事務)莊慧敏表示,急症室服務加費後,往急症室首次求診人次按年下降4.4%,由217.5萬下降至207.9萬人次。

如以急症室分流類別來劃分,第4、5類的非緊急病人首次前往急症室求醫的人次亦按年跌7.7%。

但莊慧敏承認,雖然整體求診人士下跌,但急症室求診的輪候時間並沒有大改善。

根據現時指引,第三類非緊急病人的處理時間目標是在30分鐘內處理90%病人。

莊慧敏(左)表示,急症室服務加費後,往急症室首次求診人次按年下降4.4%,右為李啟明。(本報記者攝)

但根據醫管局資料,有關目標已連續5年不達標,即使加價後,病人在30分鐘內得到處理的比例只有76.1%,比去年加價前的78.4%更低,亦遠低於達標要求的90%。緊急病人平均輪候時間為26分鐘,較加價前長1分鐘。

何謂第三類緊急病人?醫管局舉例說,一個發高燒的病人,神志已有點混亂,擔心可能是中樞神經出問題,所以歸類為第三類的緊急病人。但該局指這類病人30分鐘內診治或是40分鐘內診治,其實沒有大分別。

莊慧敏認為,加價對分流仍有效,因如以整體求診人數觀察,仍然有減少的作用。
她指,醫管局每兩年會與政府檢討急症室服務的收費,強調加價是視乎整體情況,包括加價後會否影響市民的求診,加重市民經濟負擔,亦要向不同團體諮詢,非單一希望縮減急症室輪候時間而加價。

她又指,急症室服務暫未有再加價計劃,但醫管局會密切留意急症室服務的輪候情況。

急症室求診人次增至7千 已達流感高峰期水平

急症室逼爆有原因 長者病人比例增成未來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