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搵資訊錯過癌症治療黃金時期 「求助指南」盼解釋治病方案和流程

社會 18:16 2018/12/11

分享:

分享:

癌症資訊網出版《癌病新症求助指南》,希望幫助剛確診癌症、感到徬徨的病人和家屬。﹙陳偉能攝﹚

網絡資訊發達下,不少癌症病人會在網上查閱資訊,有機會錯過治療黃金時期。癌症資訊網訪問11位腫瘤科及外科專科醫生,出版《癌病新症求助指南》,希望讓病人和家屬能清晰理解不同治病方案和流程。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謝耀昌指,一般人平日較少接觸癌症資訊,臨床最常聽到病人問「有冇得醫」、「會唔會死」和化療副作用等問題。他指以頭頸癌為例,多數會透過化療及電療作治療,但不少人一聽到化療已很抗拒,希望改用免疫治療,

有些中產人士有一定知識背景,會變成doctor-shopping,內心已有一個治療方案,然後遂個醫生問,起碼拖1、2個月才真正做治療。

他解釋,進行化療導致作嘔作悶的副作用,現時已可透過藥物改善;電療導致「生飛滋」的情況,也可利用維他命和補充營養品改善,口腔潰爛情況可由40%下降至10%,惟脫髮、疲倦的副作用則較難處理。

謝醫生指一般來說,針對癌症醫生多數首選採用化療和鏢靶藥,因成效較好,接下來才可能是免疫治療等方案,故認為若病人對病情能有基礎理解,見醫生發問時也能較精準,增加病人的安全感。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謝耀昌指出,不少病人以為患癌後接受治療期間不可進行性行為、抱嬰兒和要食得清淡,其實全屬謬誤。﹙陳偉能攝﹚

謝醫生又指,不少病人以為患癌後接受治療期間不可進行性行為、抱嬰兒和要食得清淡,其實全屬謬誤,

化療藥物不會透過性交影響對方;也沒研究發現病人身上有殘留輻射會影響嬰兒。

註冊營養師潘仕寶補充,不少癌症病人以為要食得很清淡可餓死癌細胞,事實上會令營養攝取不足,引致肌肉流失,削弱治療效果。

負責統籌此書的癌病資訊網創辦人吳偉麟表示,現今資訊太發達,希望透過訪問不同醫生和整合資訊,為癌症病人和家屬在確診後作為實用指南,該書銷售收益將不扣除成本捐予慈善機構「銘琪癌症關顧中心」。

銘琪癌症關顧中心主管雷黃恩芳表示,該會主要幫助受癌症病人及家屬,平均每日約有百多人到訪,該會主要提供心理輔導支援。

她舉例指,數年前一名50多歲婦人患上乳癌,確診後直悶悶不樂,更出現自殺傾向,家人於是強行帶她到中心見社工,並參加輔導小組,兩個月後情緒終於有改善,「識講笑冇咁吽」。

雷續指,中心每年會與屯門醫院腫瘤科醫生開會,了解可提供什麼支援,現時中心有兩名腫瘤科護士、一名心理學家及社工,並提供癌症資訊、心理輔導、營養師講座等。

香港經濟日報 App

免費即時新聞

立即掃描

搶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