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骨媽媽帶3歲玻璃骨愛兒千里求醫 醫生爸爸反思:健康比考試叻重要

社會

發布時間: 2018/12/27 12:01

最後更新: 2018/12/30 14:17

分享:

分享:

香港大學骨科醫生杜啟峻在深圳醫院6年間,醫治無數玻璃骨孩子,他坦言,患者的經歷帶給他不少反思,得到的比付出的更大。(受訪者提供相片)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啟用6年, 發展至今聚集全國玻璃骨小童,每年做數百個玻璃骨小童的手術,負責的香港紅十字會人道年獎得主、香港大學骨科醫生杜啟峻在6年間,體會到做手術救一人,卻等於救他的全家,令他有最深刻的個案,是3年前一位張家界患玻璃骨媽媽,「她個子真的很小,抱住同樣患玻璃骨的3歲兒子,帶同全副積蓄2萬元來到醫院。」她來到時已經深夜,就在醫院門口坐,保安前去詢問,她說:「我要等開門找杜醫生,要醫好我的兒子。」

杜醫生坦言,2萬元實際上不夠做手術的費用,他最後以較平價錢替其兒子完成手術,情況理想,亦為他們安排住宿。但令杜醫生最深刻的,並非個案的複雜程度,而是母親對兒子的愛:

你怎可以想像她如何從自己條村,一直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攀山涉水來到醫院嗎?這不是正常人可以做得到,她一定是有好強的信念,認為這樣做可以幫到小朋友,希望改變到下一代的命運!

看到媽媽對自己孩子的愛,杜醫生感言,對自己也有很大反思,也讓他想起自己的一對分別15及11歲的兒子。「有時我會要求好高,指導兒子功課時,有時會不耐煩『點解咁都唔明』,同時兒子又覺得『點解我唔明,爸爸不可以解釋到我明?』大家都不開心;但原來那位媽媽心目中,自己小朋友健健康康已經好安樂,從沒有要求子女飛黃騰達。」

他說,作為一個醫生,有時可能都會忘記最基本的事:

我在病人身上學到的是,其實考試是否叻真的不重要,反而是回歸基本,原來開開心心、健健康康,一家人可以齊整坐底食餐飯,已經是好美麗的一件事。

杜醫生工作繁忙,每周總有兩三天到深圳醫院做手術,加上在港診症、科研教學、出席國際會議等,在家的時間不多,有時連兒子家長會也未能出席,曾應承家人夜晚盡量回家食飯,但近一年因工事繁忙要出差,到後期這承諾也難以做到:

6年前到深圳醫院做開荒牛時,大仔只有9歲,有時會錯失他們的成長片段,其實是一個遺憾,自己亦有掙扎。

杜醫生說大仔擅長電腦拍片、細仔愛踢波,他最享受看到兒子們在擅長的領域有所發揮。(受訪者提供相片)

3年前開始,杜醫生每年會撥時間,帶同家人到內地二線城市如濟南、武漢等地義診,推廣家庭計劃及早期診治,「雖然時間不長,只是數日,但大家都留下深刻回憶,很珍惜大家在一起的時間。」

義診沒有收入,投入的全是工作額外時間,為何願意做?杜醫生說:

不是每位患者有機會接觸治療,如果有心推動教育,我們不能躲在醫院裡,要在社區做,我也不知有多大成效,但如果我都唔行這一步,他們無人幫了。

玻璃骨童擺脫不能走路反覆手術的命運 港大醫生內地救童:救一人等於救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