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污染貝類易積聚重金屬  解構扇貝帶子最高危不宜進食部位

健康資訊

發布時間: 2019/02/04 10:44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34

分享:

分享:

扇貝及帶子宜去除所有内臟後食用。

帶子、扇貝和青口等貝殼類產品深受港人喜歡,無論BBQ、打邊爐還是蒸汽火鍋,也是常見的食材。海鮮雖美味,進食貝類海產時要小心處理,究竟帶子、扇貝等貝類食物,哪些部位不能進食?這些貝類的内臟要怎樣處理才正確?

根據食物安全中心的資料,由於帶子和扇貝的生活環境和覓食習慣,體內(尤其是內臟)或會積聚各類有害的物質(例如重金屬、貝類毒素及微生物污染等)。進食受污染的貝類海產有機會痳痺性貝類中毒,香港不時會有零星個案和事故,且主要涉及帶子及扇貝。

痳痺性貝類中毒嚴重者可致死

痳痺性貝類中毒的症狀,通常在進食受污染雙貝類後數分鐘至數小時內出現,主要與神經系統有關,包括刺痛、痲痺、口部四周出現灼熱感覺、發燒、出疹和踉蹌等,並有腸胃病症狀。患者通常在數天內康復,嚴重者可能出現癱瘓、呼吸停頓,甚或死亡。

食安中心指,雖然痲痺性貝類毒素在貝類體內的分布情況因品種而異,但有報告指進食內臟(消化腺)和生殖腺最容易引致痲痺性貝類中毒。

除去内臟進食減低中毒風險

帶子、扇貝如何進食最安全?食安中心提醒,不同的烹調方法會影響進食帶子及扇貝的風險水平。由於痲痺性貝類毒素集中於消化腺,而閉殼肌含有較少毒素,故摘除所有內臟能有效減少帶子、扇貝等貝類中的痲痺性貝類毒素。

下面為去除内臟後的較為安全食法。 ( 相片來源:食物安全中心facebook)

此外,雖然烹煮不能消除痲痺性貝類毒素,但卻能把貝類中的毒素轉移到烹煮的汁液,令汁液含有毒素,食安中心也建議市民棄掉烹煮的汁液,以降低痲痺性貝類毒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