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藝圈浮沉9年患上抑鬱 李敏做甜品治心病:自我溝通是治情緒病良藥

健康資訊 12:04 2019/02/11

分享:

分享:

29歲的李敏(Ranya),於2010年踏入演藝圈,曾參演不少影視作品及廣告,亦主持過Viu TV的旅遊節目。常說人生如戲,在鏡頭的背後,這位女演員經歷過喪父之痛,演藝事業失意,患過情緒病,嚐盡人生的苦味,她決定靠「做甜品」尋找快樂。

演員路不易走

Ranya在離異家庭長大,中學時期經歷喪父之痛,情緒特別敏感。升讀大學後,接觸到劇社,她從演戲中找到情緒的宣泄出口,畢業後決心投身演藝圈。入行9年,Ranya形容這段演藝路「好漂浮」,入行初期,演出機會不多,試過3、4個月沒有工作,突然又很忙。她又說:

演藝這一行競爭很大,並非做好自己就能成功,我本身性格不喜歡和別人比較,但堅持做自己,別人就會覺得自己「唔識撈」。

Ranya曾出演《哪一天我們會飛》等電影。

Ranya深感自己難以適應演藝圈生態,故經常灰心,並否定自己。累積已久的負能量終在2012年爆發,Ranya患上抑鬱症和焦慮症,

當時經常胡思亂想,會問自己做人有甚麼意義,結果把自己推入死胡同。

她曾經接受過藥物治療,希望讓自己好起來,但偏偏藥物會影響到社交、工作,結果令自己不斷陷入負面情緒的循環。

苦中嚐甜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Ranya去了加拿大working holiday,意外遇上了治療心病的良藥。Ranya憶述,當時在加拿大很想念香港的菠蘿包,於是就動手做,慢慢對做甜品生出興趣。在演藝路途失意,得不到認同的時候,「做甜品」拯救了Ranya,令她尋找到另一種價值,帶來另一種滿足感。

人有時很痛苦就是,付出和收穫不成正比,但做甜品,你付出多少,你會得到相應的回報。有些東西很想要但得不到,沒關係,給自己一個機會,其實還有其他可能性。

Ranya說演戲和甜品兩者難以取捨。

回港後,Ranya把做甜品這份興趣變為職業,展開了甜品師之路,同時又繼續演員生涯。Ranya現在於「談風:vs:再說」工作,她說,演戲和做甜品,現在已難以取捨。

人生像塊拼圖一樣,每一格可以放入不同的東西,慶幸嘗試過不同的事,讓自己知道人生的版圖可以很大,可以不停擴張。

消極地正面

Ranya自言不是一個特別正面的人,她覺得每個人都有情緒病的傾向,亦覺得自己一輩子無法脫離這個病,只有和自己溝通,想辦法令自己好過一點,才是治療情緒病的良藥。

Ranya強調不會放棄演戲。(相片來源:李敏Facebook)

人有情緒是必然的,不需要強逼自己盡快釋然,給自己多一點時間,捱過最傷心的一刻,煩惱其實會隨時間慢慢淡化。

9年來沒有簽約任何經理人公司,Ranya說希望能為自己作主,以前覺得工作機會多就等如被肯定,現在會反思享受才是最重要,會更珍惜每一份工作。

撰文 : TOPick記者 沈佩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