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HD兒童撞牆自殘求診公院等到2020年 媽媽賣樓救女:很驚她突然做「空中飛人」

社會

發布時間: 2019/01/21 07:00

最後更新: 2019/01/21 11:23

分享:

分享:

伍女士女兒有ADHD病徵,2017年求診公院,要2020年才第一次見醫生,她無奈為女兒轉求診私家醫生。﹙陳偉英攝﹚

本港約有6.4%的兒童及青少年患有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ADHD),惟公立醫院確診18歲或以下患者僅1.3萬多人,當中或有4萬多個隱蔽個案。有組織指公院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輪候時間超過2.9年,較一人長者輪候公屋時間還要長。有家長不忍患ADHD女兒受苦,不惜賣樓套現每月支付近萬元,承受很大壓力。

伍女士的女兒今年10歲半,自小三起開始出現連串ADHD病徵,上課難以集中,坐不定,

初時還以為她曳,老師常常致電說她又沒上堂,考試更會睡着,我一見到電話響就驚。

及後經學校社工轉介,她帶女兒到賽馬會診所看醫生,2017年7月拿醫生轉介信到瑪麗醫院,惟醫院卻告知,最快要排至2020年才能見醫生。

伍女士指2017年帶女兒到公院看症,被安排近3年後才看醫生,無奈轉看私家醫生,每月花近萬元。﹙陳偉英攝﹚

伍女士直言,7月至10月期間,女兒的病情急劇惡化,更出現自殘行為,

她的情緒愈來愈差,經常哭,會拔頭髮、撞牆,搣到手腳流血,也說過『我要死啊媽咪』。

不忍女兒受苦,伍女士轉而求助私家精神科醫生,連同臨床心理學家治療,每月需花費近萬元,與丈夫關係亦因而變得惡劣,「他不認同女兒要看醫生吃藥。」

去年7月,伍女士為了照顧女兒應付考中學辭掉工作,經濟負擔更沉重,需賣樓套現;精神亦長期緊張,需服用安眠藥才能入睡,

不敢睡,擔心我睡了她突然做『空中飛人』(跳樓)。

伍女士指,經社工、學校和臨床心理學家等人寫信,公院輪候時間終縮短至今年10月,惟她坦言已看私家醫生兩年,屆時會視乎情況看是否轉到公院治療。

另一名家長Angela的7歲兒子同樣患有ADHD,自小一起出現病徵,她一直讓兒子看私家精神科,每月花費3、4千元,直言和兒子一同受到學校和家長歧視,

同學排斥,連家長也會叫小朋友不要跟我兒子玩;老師的態度更幾乎是『沒吃藥就不要上學』,否則會罰他留堂。

Angela說已安排兒子今年9月到加拿大讀書,認為當地校園較不會歧視ADHD學生,學習模式也較合適,

起碼不會要他早上8時坐到下午3時,常常要默書。

香港家庭教育學院總監狄志遠表示,機構在去年12月透過致電各聯網醫院熱線及觀看門診告示,發現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的輪候時間極長,部分聯網例如九龍東基督教聯合醫院,熱線查詢的穩定新症輪候時間為152星期,

連同初步評估,輪候時間比長者申請一人公屋2.9年更長。

專注不足/過度活躍症(香港)協會主席伍敏姿指,現已成年的兒子5歲時也曾確診ADHD,但7歲時經藥物及行為治療後,情況漸漸好轉,故認為兒童在黃金時期﹙6至9歲﹚內接受適當治療很重要。

兩組織要求政府增撥資源,將整個輪候評估時間、確診及開展治療時縮短為3至6個月,短期內透過公私營合作模式,在各區為有需要兒童作評估及治療;長遠則應加強培訓相關專業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