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食滯腸胃不適 中醫師:推拿按穴助排泄消脹痛

健康資訊

發布時間: 2019/02/11 15:29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34

分享:

分享:

過年食得飽滯,中醫教穴位推拿可消滯。

剛過完年,大多數人都吃了不少糕點及應節小食。吃得過量,容易出現飽滯、腸胃不適的情況。除了吃腸胃藥,還可以怎樣解決腸胃脹痛?身體推拿、點按穴道可帶動腸道蠕動、減輕消化不良和腸胃問題,註冊中醫師徐思濠分享幾招推拿和穴道按摩,以便應付這些狀況。

兩招身體推拿

1. 推運八卦法(按摩腹部)

  • 做法:將手掌放於肚臍以上,於上腹部位置,作逆時針旋轉,做20至30下,每秒一下,帶動中間的小腸;再沿整個腹部的外周,作順時針打圈推動,每秒一下,做30至60下,帶動外圍的大腸。
  • 作用:帶動皮肉和肌肉活動,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泄和通便。調和消化系統,有助消食導滯、清腸通便。

可配合少量按摩油,用點力道去推。躺下、曲膝而坐的姿勢都可以。躺下時雙腳應微微曲起,腹肌收合拉緊,即能推得較深層,效果更佳。

2. 路路暢通法(腳底按摩)

  • 於腳底中部,緊握拳頭,以關節由上而下刮,持續5分鐘,每秒一下。可使用按摩棒輔助,每隻腳均按5分鐘。
  • 可刺激小腸和大腸的神經反射區,透過腳底的神經傳導反射,刺激大腦,促使腸道蠕動,幫助排泄。

註冊中醫師徐思濠指,透過刺激穴位,可激活聯通的臟腑,從而加速其運轉功能。若同時配合推拿犘腹,則可增強去除積滯的效果。(湯炳強攝)

5個穴道點按

所有穴道按壓方式,均為先點按穴位約30秒,直至產生痠脹的感覺,再在穴道上輕輕打圈約10秒。每日可做3組,每組3次。

1. 足三里 

  • 位置:外膝眼直下3吋。3吋的定義為4隻手指闊度,此穴位為中醫所講的胃經。
  • 作用:幫助消化功能、解脹氣。

2 中腕穴(腹部)

  • 位置:肚臍對上4吋,於正中的任脈之間的穴位稱為中腕穴。
  • 作用:幫助解決消化不良、胃氣脹和吃滯等問題。沒食慾時按壓,都有助帶旺胃口。

3. 關元穴(腹部)

  • 位置:肚臍對下3吋為關元穴。
  • 作用:有些人會出現腹脹、腹瀉的情況。由積滯引起的腸胃不適,關元穴可以紓緩和改善,有增強身體功能之效。

4. 天樞穴(腹部)

  • 位置:肚臍旁開2吋,兩邊均為天樞穴。
  • 作用:對腸胃不適、胃脹飽滯有幫助。

5. 曲池穴

  • 位置:屈肘成直角,肘橫紋外側端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處,穴位為大腸經。
  • 作用:有助治療便秘、腸胃不適和飽脹、滯滿的感覺。

飯後不宜立即按摩 注意時間

可於飯後一小時,飽脹感輕微減退後進行有強度的按摩。否則還未消化,覺得脹悶、飽滯不紓時仍按壓腹部,可能會出現不適。

徐醫師解釋:

吃飯後,血液會走到腸胃幫助消化。若立即做按摩,會刺激該部位的血液循環加速,血液走回被按的部位,令腸胃消化的氣血減少,對消化不好。

建議:早午晚可各做一次,有食飽後消滯,飯前助開胃和吸收的作用。

撰文 : 吳霆俊 TOPick 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