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秀慧第三度演《月球下的人》 堅持搞獨腳戲曾被認為是傻瓜

娛樂

發布時間: 2019/02/19 16:28

最後更新: 2019/02/19 16:58

分享:

分享:

彭秀慧的獨腳戲《月球下的人》將於2019年4月第3度在舞台上演出。(陳偉能攝)

去年憑著電影《29+1》獲香港金像獎最佳新晉導演的彭秀慧(Kearen),近期努力籌備她最拿手的獨腳戲,在4月第三度在舞台上演《月球下的人》。身兼編導演三職的彭秀慧,實行一個女人撐起一台戲,講一個有關堅持夢想的故事,卻是由人生挫敗說起。

舞台劇《月球下的人》的小珊,懷著信念要飛上月球找爸爸。

首次執導便獲香港金像獎肯定,還以為彭秀慧會全力主攻電影,她卻是先回歸最熟悉的舞台,將第三度公演她編導演的獨腳戲《月球下的人》。

彭秀慧坦言,重回舞台是機會使然。「之前申請了(獎學金),機會難得,所以我去了美國3個月。而離開前,又被我等到大劇院的檔期,2019年的4月可以做演出,若我今次不演,我真的不知下次要等到何時,所以我決定專心做完這個演出後,便暫時放低舞台,努力做電影工作。」

《月球下的人》是獨立製作人彭秀慧繼《29+1》、《再見不再見》後的第3個作品,09年首演大受好評,2011年再演,卻因為難覓場地,相距多年才安排第3度公演。相對於《29+1》反映了女人30的不安,彭秀慧又在怎樣背景下創作《月球下的人》?

《月球下的人》有大型舞台的設計,視效豐富,彭秀慧說久未重演,全因難找到合適的大劇院場地。

她憶述:「其實當年香港很少人像我一樣斗膽,一個人策劃表演,還要編導演,大部分時間不靠政府的資助,沒有財團投資。我行這條路令很多圈子裡的人很驚訝,有些人覺得我很傻瓜。」

於是她便創作了這個故事:「有些事相信自己做到,但人人都覺得你做不到,哪麼你還做不做?當然,我不會將自己做劇場的事放下去,我便創作了小珊這個女主角。」

小珊告訴別人,她的夢想是想飛到月球。大家也説她很傻,沒有可能。但這個女主角為何有這信念?還有她為何要堅持?這便是故事的開端。

月常圓美好常在

這劇目透過抬頭望月,寄語大家要相信美好常在。彭秀慧說靈感其實來自她獨居於郊區,每晚駕車回家時都很享受抬頭望見星星月亮的日子。

我發現當一個人抬頭望,代表有盼望,別人常説月圓才好,我們大部分時間都看不到圓月,但其實月亮一直都是圓的,只是時機、角度和季節令你看不到,這就是故事當中的信念。

彭秀慧說枱頭望月代表人生有盼望,相信美好仍在。

關於夢想,彭秀慧笑稱小學時曾想過當導遊,因為可免費旅遊。然後,因為愛上睇戲,便開始發明星夢,想當演員。

結果,她在演藝學院表演系畢業後加入中英劇團成為全職演員,05年她創立自己的製作公司,帶來多齣叫好叫座的女生獨腳戲,獨立知性女生形像深入民心,曾獲選香港十大傑青,初次進軍影圈又獲獎項肯定,旁人視她為成功人士,她就說其實一路走來經歷過不少挫敗,而最深刻一次還數演藝學院畢業那年。

「當時有大型音樂劇,我花了很多心機做了遴選,最後失敗。當時我很傷心、生氣,覺得不公平。也沒有胸襟接受別人做了這個角色,因為我依然覺得自己是最適合。那種脾氣和眼淚仍然記得。」

因此,她畢業後抱著「不要人選我,我也要選人」的心態,二話不說嘗試做導演,但做完後,她方才發現更喜歡當演員。

彭秀慧說經常要提醒自己要相信美好仍在,皆因人皆會有自信崩潰的時候,如何拾回碎片繼續前行很重要。(陳偉能攝)

能用心的地方用心

彭秀慧離開中英劇團後,也曾短暫離開演藝圈擔任營銷工作,但最後她選擇踏上獨立製作之路。喜歡做製作,她說全因自己是那種寧願負全責,無論好與壞都是自己一力承擔的人。

她記得剛拍電影時,有人問她拍電影目標是甚麼:「我説不想拍爛片。我不知自己天資、能力,但起碼提醒自己,能用心的地方用心,可以花時間的地方花時間。」她打了一個抵死的比喻:「明知眉毛鴛鴦也不改便抵死,但如果改正的過程發現原來是天生,改不到,你便明白自己多一點。」

彭秀慧於2018年憑著《29+1》成為香港金像獎新晉導演獎得主。(彭秀慧facebook相片)

得獎開心但要清醒

彭秀慧是一個率性的人,但去年上台拿最佳新晉導演獎時那刻卻沒有表現得太興奮。她說:「得獎怎會不開心,但這種開心也帶有緊張和擔驚受怕。得獎是一種評審,是主觀下贏得的獎。我頭腦太清晰,所以我提醒自己獲獎是開心,但不是狂喜,因為有人認為你不值得這個獎。」

她說「作品見觀眾」就不同:「觀眾(看完)喜歡便會直接告訴你喜歡,感覺是真實的。看到觀眾感動到喊,我會和他們一起喊。這是真實的快樂。」

髮型: Jo Lam @ Salon Trinity

化妝: Angel Mok

INFO

舞台劇《月球下的人》
日期及時間:2019年4月5日-7日, 9日-13日 /8pm

地點:葵青劇院演藝廳

票價:$480、$380、$320

撰文 : TOPick柴犬出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