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啟航者培育IQ136資優女兒 校監媽媽:父母要助孩子打開智慧之門

親子

發布時間: 2019/03/05 17:48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32

分享:

分享:

伍馮美娟認為,父母要充當子女的啟航者。

孩子的能力可以去到有幾盡?往往取決於父母!父母有因為愛而盡力從旁充當啟航者角色,正確地協助孩子打開智慧之門嗎?

每個孩子肯定都有一些天賦的能力,只是父母用心的「看得到」或「看不到」。

「學習」只會發生在孩子有愛的舒適圈內,「逼迫」從不應是父母的選擇。

每個小朋友的學習模式均有不同,以由0至3歲的小孩來說,主要可分為三類型的學習模式:第一類為觀察思考型、第二類為觸摸型、第三類為聽覺型。

我的大女兒今年7歲,是資優兒童,屬於觀察思考型,她的性格很認真,單看其外表已覺得她很成熟。當她11個月大時,已像2、3歲孩子般成熟,為人很冷靜,無論做什麼,經常能快速專注、持久專注、集中精神於那事情。我們從沒有「逼迫」她去「立即」嘗試、觸摸新事物,因為我們愛她且知道她「需要」先觀察。

還記得幼稚園K1,她-天呀(一般父母都會這樣呼叫),竟然「花了」3個月去觀察同班同學及老師!每次所有的班相內,她總是離遠兩米站在一旁看着班內30多位同學在一起活動。

於是,老師非常的擔憂,每星期總是致電給我「訴苦」,說什麼她實在是「太乖」了,但什麼事情總是「不肯嘗試」,尤其是體操課,每次都是站在一旁,看着同學,「動也不動」。

我是否很生氣?因為愛她,我絕對不!

伍馮美娟指出,父母要助孩子打開智慧之門。(伍馮美娟提供)

可能很多其他的父母一早便被老師持續3個月的每星期的「煩擾」打垮了,屈服於老師的「觀察」,對自己的孩子「深信不疑」,覺得她是不合群,不合作,及不肯學習。

我便是「另類」的母親。對於老師覺得的「不肯嘗試」,我只會覺得她是「不肯‘立即’嘗試」,根本沒有什麼大不了,因為我知道我的孩子是觀察思考型,她需要「足夠」的時間去觀察,她需要時間去建立她的舒適圈(Comfort Zone),以致能夠產生「學習」。這是基本。而父母因著愛「必須」要「提供」這舒適圈。

我在家的觀察是,每星期當有體操課的那天放學回來,她便會主動教導好動的妹妹如何做那些體操的動作,跟妹妹一起整個下午都在做體操動作。那情境看在眼裡,甜在心裡。完全看不到老師所說的「動也不動」。於是,我便反之「安慰」老師,告訴老師實情是怎樣。

這個「反應」取決於你有多愛孩子,有多喜歡觀察孩子,對孩子的認識有多深,對他的信任有多深,相信你對孩子的「觀察」比老師更深入嗎?

一個正確的「反應」及「甜絲絲」絕對會造就孩子。

你用心「看得到」還是「看不到」呢?

撰文 : 伍馮美娟 聯合基督教音樂幼稚園校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