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到北京捱過文化差異融入生活 香港社工:人生不能總求完美

親子 18:00 2019/03/14

分享:

分享:

香港社工周佩儀北上結婚、生子及發展事業,她不愛催谷小朋友,也不過度保護他。

70後社工周佩儀,早於02年已北上結婚及同時發展事業。現在已是國內首屈一指的社管專才,負責栽培後進及政策倡導。她謂北上16年,發展令她意外,只因自己學歷不高,但因機遇加上港人獨特的身份,讓她在社工界慢慢建立名聲,希望憑自己的專業,讓社會多理解社工工作,及影響自己學生。

周佩儀移民前,在香港已從事復康智障人士的工作逾10年,現時長駐北京外,有一半時間要出差各地,栽培和督導前線社工,其服務對象包括智障、留守兒童和全國的非牟利團體(NGO),6年前已獲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邀請,帶該院的研究生實務班。

周佩儀謂社工行業領域,中國尚有很長的路才能追上香港水平,故她很想用我的專業,影響自己的學生。(受訪者提供)

嫁到他鄉的日子

談到北上,她謂婚前已是常去大陸自由行,02年因工作遇上樽頸位,去北京遊玩兼學普通話,料不到結識了北京男友,二人於05年結婚,她便一直定居北京,一對子女分別10歲及2歲。夫婦06年在北京東城區置業,以幾十萬便買到80坪(約800呎)的家,她謂現已升到4至5萬一坪。

丈夫是自由音樂人,他來香港未必如我能適應北京,故順理成章留下來。

她坦言不會美化「嫁到他鄉的日子」如童話故事般幸福。

頭幾年,甚麼都是新鮮的,感到刺激開心,但慢慢才察覺文化差異。

她謂無論是婚姻、工作,都有很多不完美,不會全然開心,但生活本應是如此。(受訪者提供)

她謂16年前,民間對社工這職業陌生,學校沒有駐校社工。當年居民有問題,是求助居委會,調停也非用專業手法。

我剛好遇上國內社工行業起步階段,各地都需要社工,我的港人身份,也會令行內人士加分!

但我學歷不高,感恩是我有實務經驗,而中國正是需要我的經驗,去建立人才庫和改變社會意識。

不愛催谷不過度保護孩子

身為職業女性,她強調人生的排列是︰自己第一、夫婦第二、孩子第三,沒有太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

當女人自己感覺舒服,小朋友才會舒服,我不會圍住自己子女團團轉。

我工作需要飛來飛去,不能多陪子女,但人生總不能求全部完美!

丈夫肖先生是自由音樂人,為不同的創意媒體做幕後配樂及作曲,丈夫工作的關係,也可以讓大仔接觸到藝術界別的人和他們的工作。

我們都不愛催谷小朋友,但也不過度保護他,他有興趣的事,會自己上網學,我們不太看重分數,反而看重他有沒有常識和應變力。

囝囝是由爸爸教彈結他。(受訪者提供)

在教育上,周佩儀謂北京有催谷型家長,期望子女入名校,但她不會刻意求名校,小朋友自自然然讀回區內中學便可以。她坦言因服務智障者,見得太多,明白健康不是必然,會較關注孩子身心發展。

早前學校老師來電投訴兒子上課周身動,她反而處之泰然。

小朋友學習人人不同,未必要太安靜。我初中讀Band 5中學,學校專收新移民及弱勢學生,但老師全部都很有愛心不會放棄任何人。孩子的成長,老師很重要,小朋友喜歡自己,明白自己有價值,這才重要。

在香港屋邨長大的她,因資源匱乏,故自小已要解決很多問題。故她認為小朋友不應過分保護,也願子女有靈活性和能應變未來。

談到在北京生活,她謂自己性格大咧咧,故當年面對北京人對家居衛生、及社會服務意識的標準較低落,她會採取降低自己的標準。

北京有北京的標準,不要拿香港的標準來比較。但我倒很喜歡北京公園多、公共空間大。

香港樓如何分配用公共空間,有明文規定,這裏有點無王管,約定俗成,開始時會有點難接受。

她在甘肅村落督導社工系學生實習。(受訪者提供)

融入內地生活文化

工作文化上,她謂國內人很重視關係,喜歡用酒和煙打開話題。

縱管是大學教授跟你傾公事,都是先來煙酒,談一兩小時風花雪月,仍不能入正題……但近年隨國內經濟發展,情況已有改變,我是習慣提早表明自己不飲酒不抽煙,只要講明,對方也不勉強。

她坦言離港十多年,今天普通話才是她常用語言,朋友全是內地同事,大家會相約去唱K,也已不看港劇很多年。

我自己是頗欣賞國內人面對工作的靈活性和應變力。

撰文 : 胡麗珊 TOPick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