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校男生北上讀醫回流港大讀碩士  發奮深造成牛津哈佛研究員

親子 11:51 2019/06/25

分享:

分享:

明偉傑早年北上讀醫,從津校男生發奮成牛津哈佛研究員。

2019年DSE文憑試已經展開,莘莘學子除了努力考試外,亦要計劃DSE後的出路。別以為出身基層、讀資助中學成績平平就等於沒出路,33歲的明偉傑為圓讀醫夢,早年於內地大學修讀醫科,取得學士學位後再回流香港大學完成碩士課程,更獲得赴世界頂尖學府深造的機會。

出身基層家庭的明偉傑,父親在酒樓廚房工作,自小就讀資助學校,但父母一直盼望他讀專業科目,有朝一日出人頭地,脫離基層生活。

我初中時曾因病入院做手術,覺得做醫生可以幫到他人,所以萌生讀醫想法。

明偉傑早前出席講座,為本港中學生解答有關科研的問題。(林宇翔攝)

不過,本港大學的醫學院可謂「神科」,只有成績最頂尖的學生才有資格報讀。明偉傑雖然就讀英中,但高考成績卻與醫科要求有一定差距。他偶然得悉廣州暨南大學(下稱暨大)開辦醫科課程,專門取錄國際生,並以英語教學。

當時不用公開試成績,而是要考暨大的入學試,成績達標就獲取錄,但近年DSE學生新增了面試。

明偉傑在2005年赴暨大修讀醫科,完成5年本科課程及1年實習,期間與各國學生交流,了解不同地區的醫療系統,擴闊其國際視野,使他對知識產生更強烈的渴求。除了讀書,他亦活躍於各項活動,包括擔任全國學聯(學生會)副主席,也不時組織義工到貧窮地區做義診。

如果當初留在香港讀書,我或許不會渴求吸收新知識,也不會想到世界頂尖學府深造。

在海外擔任研究員期間,明偉傑經常要出席各類研討會。(受訪者提供)

畢業後,明偉傑發現,相比起單對單治病,他更想透過公共政策及科研令更多病人受惠,於是決定回港深造,申請入讀香港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碩士課程。很多人擔心在內地畢業後,返港進修或找工作都會有劣勢,明偉傑最初也有憂慮內地課程的認受性。

申請碩士課程時,我發現內地學歷在香港和國際均有高認受性,港大會根據大學成績及個人陳述(Personal Statement)收生,毋須面試。

明偉傑在哈佛大學碩士畢業時,父母都有出席畢業禮。(受訪者提供)

完成碩士課程後,他再次回到暨大,花3年時間完成婦產科博士課程,但他仍未滿足,盼望能到世界頂尖的學府求學問,於是寫電郵向英國牛津大學自薦,獲牛津大學醫院婦產科聘用為客席研究員。

1年半後,他又取得獎學金,赴美國哈佛大學修讀臨床研究碩士,同時兼任客席研究員,有機會參加國際醫學會議,使他大開眼界。他亦在一次會議上,結識現時的合伙人,成立初創公司發展科研項目。

想了解更多明偉傑申請牛津、哈佛客席研究員及碩士的經歷,並了解其創業之路,請繼續留意TOPick新聞。

【想快人一步掌握DSE 2019最新資訊,即入】http://bit.ly/2wFRrkK

撰文 : 林愛娜 TOPick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