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歲劉松仁難忘陪高齡病母的最後日子 重親情松哥:不計較的付出才是真愛【有片】

娛樂

發布時間: 2019/03/15 17:57

最後更新: 2020/08/25 12:54

分享:

分享:

劉松仁說起當年照顧患病母親的事,概嘆自己從不明白真愛真諦。

劉松仁由15年開始籌備磋商,到近年放下工作全身投入執導音樂劇《利瑪竇》,過程在劉松仁口中充滿神蹟和恩賜,不是他一個人可以預見,近70歲的劉松仁說,一生人來到晚年得這際遇,夫復何求!

雖然這音樂劇關於西方傳教士利瑪竇,松哥亦是虔誠天主教教徒,但這劇不只給信徒看的,當中有許多道理,松哥把利瑪竇生平反來覆去地研究,對他而言也有許多領悟。

松哥說:「現代中國只承認有兩個外國人影響中國的,一個是馬可孛羅,另一個便是利瑪竇。利瑪竇來華後做了10年和尚,後又轉成士大夫10年,後來再集中寫作,希望死後影響人,最後死在中國。

他續稱:「利瑪竇是殖民地年代來中國,但他沒有強加信仰於中國,反而學習中國人的文化。他可以放低自己,不認為自己的東西最好,他來學習你的語言和文化,好謙卑。一個傳教士,要多開通及開放,才能做得到。」

《利瑪竇》劇目,由恩保德神父提議劉松仁執導,恩神父對劉松仁影響甚深,隨即接受使命。(圖片:劉松仁FB)

松哥從利瑪竇身上,最大的得著是學懂放下自我。整個籌備音樂劇過程,正令松哥放下自我的過程,而變為他口中的「 無我」。

松哥說:「這個戲迫我進入無我的空間,我以前不招積,不驕傲,不當自己明星,以為已經好好了,但其實一直孤芳自賞,但今次降下來,低聲下氣去求人,反而享受一個人際關係空間,要感恩。」

松哥是圈中有名的孝順仔,母親在世時已常跟她逛街,行山,母親在16年去世,她在病榻的最後日子,松哥日日在醫院,通宵達旦,陪伴照顧,還要應付老人家患病後的無理取鬧,精神和身體都面臨爆煲。

做人最難是不計較,從我媽媽身上學到。我照顧媽媽,因為是骨肉之親,這種付出是無我的愛,是不計較的,這才是真愛。我才發現,我以前所有的愛,全都是計較的。

劉媽媽於16年底去世,松哥曾在臉書發文悼念好媽媽。(圖片:劉松仁FB)

因為照顧母親,松哥發現自己的自我,才是煩惱的根源,因為一切都要依循自己看法,不懂因時制宜,面對病患中的母親。

松哥有感而發:「我那刻才明白,我做人60多年,只是死人一個,你執著一套原則,不斷重覆,沒有變化,你無變,不是死人是甚麼。你面對照顧老人家的問題,日日都唔同,感到愛莫能助,你幫唔到佢,這就是生命。」

他用演員做例子:「以前讓你成功的方法,若一成不變,終於變為你失敗的原因。當家小生30年,由20歲做到50歲,若現在仍用回30歲成功方法來演,別人就會說,你估你而家還是小生咩,咁就死!」

於是,松哥自言以後面對困難,所有胸懷都不同了。

劉媽媽生前與松哥常拖手逛街。(圖片:劉松仁FB)

年屆69歲的松哥,說話聲如洪鐘,雙目炯炯有神,他也曾為健康而要戒掉一些心愛的食物,例如朱古力等。他開玩笑的口脗說:

真是愛的不會戒,寧願死都要做,這就是人性,但自己都會警惕。

原來他的健康心得,並非一張餐單。他說:「我有個老師是中國養生學會會長,他教我,做任何事都不可用健康作代價,有取必要有捨,要平衡!年輕人在壯年,透支了健康仍頂得住,但隨年漸長,剛取得了成就但身體健康走下坡,故很多人在壯年時發病。」

《利瑪竇》吸引劉松仁的是,他人生一半時間花在中國,且不斷學習中國文化,為中國引入了不少科學知識。(攝影:湯炳強)

最後松哥稱:「年輕人要知分寸,但怎知,便是要用心!所以才需有老人家,現在的年輕人都不重視老人家,這是社會問題,受西方影響,自我最大,不聽老人言。」

劉松仁為執導《利瑪竇》停工逾一年 69歲松哥重看《大時代》淚崩:感謝藍潔瑛在旁【有片】  上一頁

場地提供:香港逸東酒店

撰文 : 單志民 TOPick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