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天文學者首獲專業望遠鏡正式使用權

特寫

發布時間: 2019/03/21 23:03

最後更新: 2019/03/22 20:04

分享:

分享:

貴州的500米口徑球面無綫電望遠鏡利用獨特地勢建成,是世界上數一數二大的無綫電望遠鏡。(新華社圖片)

香港光害嚴重,且欠缺專業器材,令天文研究一直備受限制。港大太空研究實驗室(LSR)剛跟內地權威機構達成多項共識,包括開放國家天文台的設施供所有本地大學天文學者使用。

LSR總監Quentin Parker接受專訪時強調,香港根本無法做法任何認真的光學天文觀測,連港大物理大樓在內,只有幾個小型「訓練用望遠鏡」散見本地。「即使真的有專業天文設備,香港的光污染也嚴重得無法看到些甚麼。」

他續道︰「達成協議前,我們一直未能『依法當然取用』(as of right access)全球任何地方的專業望遠鏡及設施」,現時卻能使用貴州省全球數一數二的500米口徑球面無綫電望遠鏡(FAST)、河北省的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LAMOST)等。

據港大資料,本地天文學研究人員約有60人,包括港大、科大、中大的博士後研究生和研究生,當中約25人來自港大。

港大前年宣布擬取消天文學主修,曾惹社會熱論。就是否仍能有土生土長的學生受惠新協議,Parker肯定回應:「(港大)物理學位仍有天文學副修。事實上,環球大部分專業天文學家都是物理或數學出身,先於本科讀了點天文科目,再在碩士或博士時進修天文物理。」

Parker率領的代表團 3 月初代表本地天文學界,訪問北京和上海跟內地機構洽談,包括跟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NAOC)簽下諒解備忘錄,首次開放所有內地地面天文設施予本港所有大學天文學者,更是首次通過國際協議提供設施。本港大學天文學者及研究員將能看齊內地同儕,申請使用NAOC任何望遠鏡。

港大形容,內地近年正大舉發展空間和行星科學,並轉移重點至太空科學任務,令本地參與科學和工程合作的機會相繼提升。Parker指,大灣區各市現正開展廣泛合作,屬關鍵時期,是次京滬之行承先啟後,收穫豐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