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醫生】打破活不過2年的宿命 兒童癌症專家見證腦癌童與瘤共存奇蹟活下

社會

發布時間: 2019/04/08 00:00

最後更新: 2020/05/18 16:43

分享:

分享:

中大兒科學系教授李志光投身兒科38年,現時醫療技術連腦癌也可醫治,但卻要面對嚴重後遺症。

兒童患癌叫人心酸,估計只能活多2年更叫家人無助,但絶望中總有奇蹟!兒童癌症專家李志光投身兒科38年,走過「多數癌童都救唔返」的年代,陪伴兒童抗癌由看見曙光到烏雲蓋頂,曾為不少「心噏」個案落淚;但也見過有癌童由預計只能多活2年,最終在無化療下與瘤共存奇蹟活下。

醫學昌明,如今兒童腦癌也能救活,但卻要面對很多後遺症,令這位兒童癌症專家也感到兩難,不斷反思救活癌童究竟是幫人,還是害了家人。

中大兒科學系教授李志光念醫不愛「揸刀」,走入內科系統,於成人科及兒科之間,他選擇了兒科。他坦言,不太喜歡想一些複雜的事,惟成人、長者總是8種、10種病患纏身,兒科患者相對簡單、單一,自己亦愛與小朋友傾偈,

小朋友是好開心的,見到你是醫生就會拍手多謝你,但成年人就不會,突然間有個阿婆拖住你手都驚驚哋啦﹗

然而30多年前醫學不昌明的年代,患癌兒童多數都救不來,李志光說,那時血癌童治癒率達6、7成已算好好,但他遇過的癌童偏偏是那3、4成無法治癒的,治療後又復發,6、7年間不斷循環。

李說,有些癌童由2、3歲一直醫到8、9歲,陪著他們治療、成長,每次都心存希望治療後可以控制病情,甚至進行了骨髓移植,但到最後又再復發。

當你陪住小朋友走了這麼長的路,大家都已有感情,每次見到曙光,之後又烏雲蓋頂,有時都會心噏。

李志光沒有放棄,持續尋找治療癌童的方法,香港沒有的就往海外找,盡量尋找幫助癌童的方法。現時血癌常見的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治癒率已高逾9成。

不過有些癌症治療後,留下大堆後遺症,例如兒童惡性腦癌常見的髓母細胞瘤。李志光指,以前腦癌童並無後遺症可見,因為「根本不能救回」,現可透過手術及化療治療,但腫瘤在小腦,術後會影響癌童四肢走路、說話能力,化療過後更連帶聽力亦同受影響。他慨嘆:

現時醫療進步可以救回(腦癌童),但就開始見到好多後遺症,多到覺得救回他一命,究竟是幫了他?還是害了他和家人一生呢?

中大兒科學系教授李志光陪伴不少癌童走過抗癌路,辦公室內都放着病人送贈的小禮物以作留念。(勞佩欣攝)

李志光曾看著一個個希望熄滅,但亦曾見證過奇蹟發生,他記得有一位3、4歲兒童患腦幹膠質瘤,10多年前看腦掃描似是惡性腦瘤,診斷預期僅可活多2年,但當年的患童至今已17、18歲,仍持續返院覆診。

為何會這樣?我都覺得好神奇,亦不知為何,那時已提醒家人要有心理準備,但他一年活過一年,沒有做過化療,完全是一個正常人,只是腦內多了一個瘤。

李志光說從醫路上,初期亦曾為癌童流淚,但面對去世癌童愈多,需要學懂控制情緒,不是練得一副鐵石心腸,而是作為醫生希望盡量幫助病童及其家人,

如果自己情緒都控制不到,很難去幫助他人。

見盡無數癌童生命流逝,卻又遇過奇蹟,李志光於兒科病房所見所聞,都會向兩名女兒分享。身為醫生爸爸,他會向兩女分享經歷都是盼她們了解「幸福並非必然」的道理,

至少讓她們長大後知道,不要想自己處身幸福家庭、無憂無慮,世界上亦有經歷很慘,需要他人協助的一群。